这样吃就对了:提升生命能量的饮食养生术

这样吃就对了:提升生命能量的饮食养生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饮食养生
  • 健康饮食
  • 生命能量
  • 养生术
  • 食疗
  • 营养学
  • 中医养生
  • 健康生活
  • 膳食调理
  • 活力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是为那些对健康有深切渴望的人、想提升自己的能量而有更好竞争力的人、想要健康地活到老的人而写的。原本打算十年后再来写养生书的,但有感于许多亲朋好友及诸多名人(医),在壮年时相继辞世,因此在许多人的鼓励之下,抽空写下我研究养生抗病二十多年的心得与大家分享。或许以我光电的背景来写这本书有一点突兀,但是超过二十五年以上研究养生及助人健康的实务经验,我知道大多数人是处在「半健康」的状态下的,各种压力一大堆,但无力克服,我已找到许多很棒的方法,且身体力行超过二十五年了,故着书与有缘人分享。
《食物炼金术:重塑身体,焕发内在光芒》 导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超级食物”和“排毒秘方”淹没,却往往忘记了食物最本质的力量——滋养生命,引导我们走向更高维度的健康与活力。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食谱集,也不是晦涩难懂的营养学教科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踏入一场深层的自我探索之旅,通过对日常饮食的精妙“炼金”,重新校准你的生理频率,唤醒你体内沉睡的生命能量。 我们相信,真正的健康源于平衡,而非极端。食物不仅仅是燃料,它们是信息、是频率,是连接身体、心灵与精神的桥梁。本书将带领读者跳出“卡路里计算”的窠臼,深入理解食物的“生命力场”,学习如何根据自身的独特需求,配置出最能激发内在潜能的饮食结构。 --- 第一部分:基础重构——理解食物的“非物质”价值 本部分致力于打破你对食物的传统认知,从能量学和信息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吃”的行为。 第一章:食物的频率与振动 活食与熟食的能量差异: 探讨烹饪过程对食物酶活性和生物光子释放的影响。为什么我们需要回归到最大化保留自然能量的食物准备方式? 土壤与水源的印记: 深入研究食物的生长环境如何将其“记忆”编码到细胞结构中。有机、生物动力学种植的食物与工业化食物在生命力上的根本区别。 色彩、味道与五行系统的对应: 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而是身体器官系统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如何通过调配不同颜色的食材,精确地向特定器官发送修复指令。 第二章:消化系统:生命的门户与能量的提炼厂 胃酸的真相与“弱消化”的挑战: 现代压力和加工食品如何削弱消化能力,导致营养吸收效率低下。 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肠道不再被视为排泄通道,而是“第二大脑”和能量转换中心。如何利用益生元、益生菌和发酵食物,培育一个强大的内在生态系统。 酶的作用:从消化到活化: 探讨消化酶在能量提取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特定食物和生活习惯来自然激活身体自身的酶库。 --- 第二部分:能量精炼——构建你的个性化饮食蓝图 本书的核心在于提供一套灵活的框架,而非僵化的规则。我们将指导你成为自己身体的首席能量建筑师。 第三章:三大能量支柱的平衡艺术 碳水化合物的“智慧选择”: 区分高振动性碳水(如根茎类、全谷物)与低振动性碳水(精制糖)。如何在不牺牲能量的情况下管理血糖波动。 蛋白质的来源与协同作用: 从动物性、植物性到发酵蛋白,如何选择最适合你代谢速度和道德观的蛋白质。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信息”。 健康脂肪的“润滑与导引”: 探讨Omega-3与Omega-6的平衡,以及中链甘油三酯(MCTs)在快速能量供应和细胞膜修复中的独特角色。 第四章:水的力量:生命的溶剂与信息载体 不仅仅是H2O:矿化、结构化与信息荷载: 深入探讨水的结构对细胞渗透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电解质与矿物质的吸收通道: 如何确保身体有效利用水中的重要元素,而非仅仅是排泄。 饮水时机与环境: 学习在何时饮用何种类型的液体(草药茶、骨汤、矿物质水),以优化身体的生物节律。 --- 第三部分:实践炼金术——针对不同生命阶段的调频策略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策略,针对现代生活中的常见挑战提供精妙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压力与恢复:饮食的自律与放松 “战斗或逃跑”下的消化障碍: 学习如何在压力高峰期(如重要会议前)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能量内耗。 修复肾上腺的营养策略: 使用特定的适应原(Adaptogens)和营养素组合,帮助身体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弹性。 进食的“仪式感”: 呼吸、感恩与专注力如何将普通的进食行为转化为一次深度的能量校准过程。 第六章:睡眠、排毒与细胞更新的夜间饮食 睡前饮食的“禁区”与“助推器”: 哪些食物会阻碍深度睡眠?哪些天然成分能促进褪黑素自然分泌? 自然排毒的辅助机制: 聚焦于肝脏支持性食物(如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和淋巴系统激活饮品,而非激进的短期排毒。 修复性汤品与慢炖的智慧: 骨髓、胶原蛋白如何为细胞结构提供“建筑材料”,支持夜间的自我修复。 第七章:超越饱足感——探索间歇性进食的深度益处 身体的“自洁”周期: 探索身体在休息进食间隔期启动的细胞自噬(Autophagy)过程。 个性化禁食窗口的确定: 如何根据个人昼夜节律和健康目标,安全有效地引入轻度禁食或时间限制性进食。 从禁食到再喂养的平稳过渡: 如何选择“启动食物”来温和地唤醒消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 结语:将饮食融入生活哲学 《食物炼金术》旨在将你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通过理解食物的内在信息和振动,你将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做出最能提升你生命质量的选择。这不是关于限制什么,而是关于提升什么——提升你的能量,提升你的清晰度,最终,提升你存在的质量。这是一场持续的、充满乐趣的内在探索,让每一餐都成为你通往更强大、更光明的自我的仪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季华


  ◆现职: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教授
  ◆学历:国立中央大学光电研究所博士
  ◆经历:
  1. 中华整合医学与健康促进协会理事
  2. 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
  3. 低碳健康生活基金会董事
  4. 中华民国九十六年全国大孝奖得奖人
  5. 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6. 中华红外线科技产业应用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7. 汉唐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事业部顾问
  8. 国立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生医光电组)博士后研究员
  9. 中华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事业部)顾问
  10.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专案经理
  11. 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聘任技士
 

图书目录

江序
林序
邓序
自序

Part I 生机饮食新观念
第1章 幸福人生从健康开始
1.1 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
1.2 惊人的数字
1.3 创造加分的人生
1.4 现代人常生病的原因
1.5 健康七字诀: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2章 生机饮食面面观
2.1 生活中的毒物    
2.2 毒物评价法
2.3 营造无毒的生活环境
2.4 何谓初级、二级、三级机能性食品?
2.5 生机饮食的定义
2.6 生机饮食的实行
2.7 生机饮食的见证者:国父孙中山先生

PartⅡ 初级营养篇
第3章 自然健康茶:绿抹茶
3.1 茶的外形分类
3.2 绿抹茶的由来
3.3 绿抹茶的药理
3.4 绿抹茶的功效
3.5 绿抹茶的沖泡方式

第4章 完美的初级营养:花粉及蜂王乳
4.1 蜂花粉的成分
4.2 蜂花粉的功效
4.3 蜂王乳的主要成分
4.4 蜂王乳的保健功效

第5章 小兵立大功:酵素
5.1 酵素的专一性
5.2 酵素的组成
5.3 酵素的六大功能
5.6 对抗癌细胞
5.5 其他饮食养生法(位置需再考量)

PartⅢ 三级营养篇
第6章 现代人的解毒剂:灵芝
6.1 灵芝的历史背景及种类
6.2 灵芝的相关研究
6.3 灵芝安全性分析
6.4 灵芝的功效
6.5 灵芝的使用方法
6.6 灵芝的副作用
6.7 灵芝的循经排毒的现象
6.8 如何选购灵芝生品

第7章 解毒抗癌之王:樟芝
7.1 樟芝的命名与分类      
7.2 栽培方式
7.3 揭开樟芝的神秘面纱
7.4 樟芝对人体的作用
7.5 与癌症和平相处不是梦

Part IV 健康全方位
第8章 抗老的关键:抗自由基氧化物
8.1 人体常见的自由基
8.2 自由基的形成因素
8.3 SOD的研发
8.4 自由基的破坏与疾病的产生
8.5 SOD日常保健延年强身的圣品

第9章 断食健康法
9.1 断食的历史与价值
9.2 实施断食的必要性
9.3 减肥的最佳良方
9.4 断食健康法的分类
9.5 如何施行断食健康法   
9.6 施行断食健康法应注意事项
9.7 哪些病症不适合施行断食健康法
9.8 饮食总量亦是保守场

第10章 时间医学的力量
10.1 肝胆相照体力源头
10.2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10.3 胃脾好营养吸收高
10.4 心与小肠气气相连
10.5 膀胱与肾是好伙伴
10.6 心包与三焦是兄弟
10.7 人体的十二经脉简介

第11章 面部望诊简介
11.1 面部望诊的基础理论
11.2 面部热像图介绍

第12章 心健康,人就健康
12.1 人命无常 国土危脆
12.2 天生我材必有用
12.3 给特定对象的健康建议
12.4 决心健康过一生

参考书籍
 

图书序言



  这本书是为那些对健康有深切渴望的人、想提升自己的能量而有更好竞争力的人、想要健康地活到老的人而写的。原本打算十年后再来写养生书的,但有感于许多亲朋好友及诸多名人(医),在壮年时相继辞世,因此在许多人的鼓励之下,抽空写下我研究养生抗病二十多年的心得与大家分享。或许以我光电的背景来写这本书有一点突兀,但是超过二十六年以上研究养生及助人健康的实务经验,我知道大多数人是处在「半健康」的状态下的,各种压力一大堆,但无力克服,我已找到许多很棒的方法,且身体力行超过二十六年了,故着书与有缘人分享。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几个转捩点,而我就在二十九岁时经历过一场大病,体会到健康乃是一切的基础,而改变原来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计画,转而研究人体的养生及保健医学,一直至今不断地吸收有关人体的健康资讯,亲身验证其功效,并不断与众人分享保健知识,许多人都因此而改善了健康,而我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及经验。

  记得民国68年母亲因为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及卵巢摘除手术,后来加上长期的疲劳及化学物的伤害(电子工厂的甲苯吸入过多),渐渐产生许多慢性病,高血压常常高至190至200mmHg,低血压为110至130mmHg,非常危险,后来吃药控制,则又渐渐有尿酸过高的现象而常患痛风,因为长期吃药,肾功能变差导致脚常浮肿,而心脏又有肥大的现象,78年又验出有轻微糖尿病,痛苦不堪。68年至78年这十年间,母亲经常住院,我与家人,经常在医院与家中两边奔波,但都不见起色,自从79年间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后(78年,被针灸初学者针我摔伤的右手掌造成内出血及化脓,最后因为穴道气滞血瘀而造成全身僵硬,药石罔效),亲自感受到生病的痛苦,正好中科院同事王先生知道我的状况后,介绍我服用灵芝,在看了几十篇的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后(读书人的知识障),才开始服用,七天后母亲也开始服用,我母子俩的病况逐步好转,当时我有了觉醒,慢性疾病不能只靠医生,应该是自己的保养及锻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决定专研各种养生方法以帮助母亲脱离苦海。从79年起,母亲的血压渐渐地恢复至正常值,降压剂药量减少,尿酸值减低,不用服药血糖值也正常,调理一年后,心脏也比以前好,双脚不再水肿,渐渐恢复健康,自从79年迄今二十六年多,已不再为这些疾病急诊住院,摆脱一年全家住院3至4次的梦魇。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由于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几乎许多慢性病都与它有关,如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痛风、肾脏病、甚至于癌症等,皆与饮食有关,彻底改变饮食习惯是改善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本书将针对初级与三级营养学做探讨,尤其是三级机能性食品之王—灵芝及樟芝的学术研究成果、服用反应、保健功能、循经排毒现象及调整身体的实际效果等皆有深入的探讨,将二十六年来,追踪、访视上千人的服用经验整理成书,供读者参考。「病过方知苦痛,失去才知枉然。」只有病过的人才能体会这句话的意义,而我是有切肤之痛,身历其境的人,故真心希望全民健康,而达到药师佛琉璃光净土之无病安乐的境界。虽然本人努力研究,但终究以管窥天,才疏学浅,恐有错失或疏漏,敬请各方贤达不吝指教。

图书试读

第1章   幸福人生从健康开始

1.1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

古人为求生存,与人争更要与大自然争,狩猎、种植、豢养畜牲等,无一不是为了活命而已,如今早已进入文明时代,除了极少数的地区比较原始外,大多数地区是众人分工,各司其职,例如,老师只要教育学生不用自己种田种菜就有饭吃,商人货畅其流就有利润,学生只要用功读书或学一技之长,将来就有饭吃,凡此种种皆只是求生存的另一种形态罢了,所有的根源还是活命求生存,而我们现在要努力活命的方式与以前不同,除了不断地要与别人竞争,还要面临自然老化及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遍地毒物。

由于工商业进步,社会日益繁荣,污染(空气、水、食物、家用品)与压力日增,致使现代人的健康状况愈来愈糟,加上不能持续地运动以及心灵精神的匮乏,大部分人皆生活在恐惧疾病的阴影下,且多数皆是「半病人」。请您现在试着闭着双眼想一想,若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待治疗或手术的过程,将生命交给医生时,再多的财富与地位与您何干,或者您的亲人被医生宣布只剩三个月的寿命时,您有何感想。而且一个人生病时气场、磁场(或说能量)变差也会逐渐影响其他家人,终将拖垮全家而陷入困境,有人说:「一个人中风就像全家人中风一样」,此可为大家的借镜。

证严法师说:「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尽孝及行善!」,我在此唿吁要加入保健一项,因为有了健康,才能尽孝及行善,不但能帮助家人、朋友获得健康,更能积功累德,实是人间一大乐事。而保健(或说养生)是需要认真学习且努力实践的!不是网路资讯看一看,转传后就了事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吃”是一件很随性、很主观的事情,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在为我们的身体“充能”。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出僵化的饮食规则,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教我们如何去理解食物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书里关于“食物的能量转化”的讲解,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身体比作一个精密运行的机器,而食物就是驱动这个机器的燃料。我之前总是在感到疲惫的时候,下意识地去寻找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来“救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做法只会让身体陷入恶性循环。它鼓励我们去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持久能量的食物,并且合理搭配,让身体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营养。我现在已经开始调整我的晚餐,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在睡前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我感觉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白天也感觉更有活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艺术”。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宝藏!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美食家”,享受各种美味佳肴,但近几年身体明显感觉不如从前,精力不济,容易疲劳。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兼顾美食和健康的方法,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养生”并不是要吃得多么清淡或者多么“苦行僧”,而是要懂得如何聪明地吃。书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能量的平衡”,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原来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除了提供饱腹感,还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能量储备和消耗。它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午后昏昏欲睡”和“睡前辗转反侧”都跟饮食有关,让我恍然大悟。书里提到的“食物搭配的艺术”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不同的食物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开始尝试按照书里的建议来调整我的日常饮食,比如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并且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自己不再依赖咖啡提神了,早上起床也感觉更有精神。这本书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简单实践。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健康饮食有一定的了解,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很多零散的知识点无法串联起来。这本书就很好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饮食理念。书里关于“身体能量的来源与消耗”的解析,让我对为什么自己会感到疲惫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吃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食物的情绪影响”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并非真的“想吃”某种东西,而是因为情绪在作祟。按照书中的建议,我开始尝试在感到压力大的时候,选择一些能够舒缓情绪的食物,而不是去吃那些会让自己更加焦虑的零食。这本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身体和情绪的指南。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对各种养生秘籍充满好奇,但很多书籍都太过理论化,读起来很吃力,而且很难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饮食科学讲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生命能量”的概念,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书里详细分析了不同种类的食物,比如“能量助推器”、“能量消耗者”和“能量稳定剂”,让我对各种食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之前总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健康食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它鼓励读者去倾听身体的声音,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然后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调整了自己的早餐习惯,不再是匆忙地吞咽一份高糖的谷物,而是选择了一份包含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组合。结果,我发现一上午的精力都比以前充沛多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饮食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的智慧书。

评分

**评价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科学地安排三餐感到困惑,尝试了各种网上的偏方和节食方法,结果总是效果甚微,甚至有时候身体感觉更糟。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上来就灌输那些枯燥的营养学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食物对我们身体能量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吃对食物,就像给身体加满油”的比喻,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使吃了很多,却依然感到疲惫。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食物的能量属性,比如哪些食物能瞬间提升活力,哪些食物则会让身体“拖后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推崇某种“超级食物”,而是强调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来选择食物。比如,我之前就特别喜欢在下午茶时间吃甜点,总觉得能瞬间提神,但书里却解释了这种能量提升是短暂的,并且长期下来会对身体造成负担。现在,我学会了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下午的疲劳,比如选择一些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零食,或者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食物的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饮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