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历史

想想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arah Maza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读的是谁的历史?我们该如何思考历史?——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又是如何被生产?
  历史学家该如何评估史料?一般读者又该如何阅读史籍?
  「描述」和「诠释」间的鸿沟何在?历史,到底是事实还是虚构?

  「历史学家不能给你答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问题,可以教你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莎拉.玛札(Sarah Maza)

  由美国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莎拉.玛札(Sarah Maza)所撰写的《想想历史》力图描绘历史学的广泛和多样性,书中每个单元皆围绕着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中心问题构成,为讨论历史这个学门提供了绝佳素材和案例,并将带领读者思索历史学在近半世纪来如何改变,为何历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新的行动者、空间和物体,而历史生产过程中的冲突又引发了哪些学界内外部的热议,进而一探创新与争议如何形塑历史研究领域。

  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因为历史回答了其他学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历史在公共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有着无可抹灭的影响力,因而有关历史研究的争论在学术界内外不断出现。历史学充满活力、不断变化并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想想历史》想要提供的不是答案或处方,而是持续与过往对话的邀请函,借由向历史不断地提问,回应时代的需求和好奇心。基于所有耳熟能详的理由,我们需要我们的集体过往:从我们的祖先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智慧和灵感、找出我们是谁,并且滋养我们的想像力,进而找到继续前进的各种可能方向。

名人推荐

  杜正胜(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川安(中研院史语所博士后研究员)、涂丰恩(「故事」创办人)、蒋竹山(东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____专业推荐

  导读:
  陈建守(说书Speaking of Books创办人)

  好评:

  不可或缺的佳作。——《Choice》杂志

  我们终于能够读到玛札既具有高度综合性又切合当代的作品,此书反映了历史写作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没有第二本书能像《想想历史》一样具备可读性并涵盖众多主题,这是本博学多闻、反映现况以及引人入胜的概述。玛札精彩地掌握住几个世纪以来困惑着历史学家的许多问题的复杂性。她提出了对的问题,回顾了适当的学术成果,并且选择从最关键的领域介入。《想想历史》是简洁又深具反思性的史学史回顾典范,也是此类着作中最好的综述之作。——大卫.布朗(David Brown)|伊丽莎白城学院(Elizabethtown College)

  在历经了过去五十年间历史学家不断地重新思考他们研究历史的方式后,玛札针对历史在今日是如何被「落实」的,提出了许多深具洞见的反思。她同时引领读者迅速地掌握在这半世纪间兴起的不同史学流派以及研究方法。《想想历史》对我而言是有关这段时期西方史学发展最优秀的概论之作。——艾伦.梅吉尔(Allan Megill)|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莎拉.玛札 Sarah Maza


  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艺术与科学「简.朗」教授(Jane Long Professor)。

译者简介

陈建元


  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图书目录

导读
导言

【第一章  谁的历史?】
上层的历史:「伟大的男人」和一些女人
社会史与量化
爱德华.汤普森的史学革命
抵抗与施为
权力和私人空间

【第二章  何处的历史?】
国别史如何变得不自然
海洋、中间地带及无主之地
全球史的兴起
取代欧美

【第三章  什么的历史?】
从观念到事物
不断变化的观念史
汤玛斯.孔恩的科学革命
历史脉络中的科学
新物件史
自然和其他非人类行动者

【第四章  历史如何被生产?】
从史官到学院学者
大众和公共历史
正统与修正主义:辩论如何塑造历史
史料和档案是否决定了历史?

【第五章  原因或意义?】
因果关系和历史
追寻规律和模式:社会科学式的历史与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年鑑学派
多元历史与事件的回归
追寻意义:微观历史
纪尔兹、傅柯以及「新文化史」

【第六章  事实还是虚构?】
客观性的兴衰
后现代主义和历史:激进的怀疑主义和新的方法
所有事情都是被建构的
门口的野蛮人
扭曲或想像:我们如何划定界线?

结论
致谢

图书序言

导言
 
历史学家的工作,看似不证自明,不过一旦你开始加以思索,就会发现这其实出人意料地难以定义。大多数人会描述历史学为「对过去的研究」。但是「过去」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它包括了从你开始阅读这个句子以来的这段时间。我们在此脉络下所说的「过去」指的是:「在相当一段时间过去后,我们对其有一些看法」,实际上这往往让我们至少要回到一两代以前。科学以外的大多数学科都会处理到这个意义上的「过去」。大多数人文学科研究(文学、艺术史和哲学系)都涉及到人类的过去。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使用的材料,也都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前。那么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何独特性呢?
 
虽然它确实独特地特别关心过去,但历史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十分不寻常地缺乏一个总体结构或是明确定义—这种特性反而矛盾地解释了为何它在学术界以外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人文学的其他领域和社会科学,相比之下更加紧密地受某些经典作品或知识体系方法或是两者兼具的约束。
 
在文学系任教的人,一般都被认为应该要阅读过许多重要的小说,戏剧和诗歌作品,即便在数十年间有些作者会被淡忘,而另些作者重受青睐。社会学家被要求应熟悉诸如马克思(Karl Marx)、涂尔干(Emile Durkheim)和韦伯(Max Weber)等主要学者,哲学家则要熟读一群奉于万神殿上的核心作家,上从柏拉图(Plato)下至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文学和艺术史研究发展出分析文本和解读图像的特定研究方法。
 
有些领域则需要数学或量化的专业知识。这些共同点赋予其他学科凝聚力,但这往往也造成颇成问题的副作用,那便是「行内话」(insider-speak)的出现,在某些情况下是晦涩难解的技术术语。相较之下,历史系中可能有德川时代日本的专家、研究奥斯曼帝国的专家、研究雷根总统在位时期史的专家。他们所接触的书可能永远没有一本相同,因为没有历史的「正典」(canon)存在,但他们必须评价关注不同主题同事所从事的研究,并要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正是为何历史学者所写的作品与其他领域相比,行话和技术术语出现的频率较少,而且较能让一般读者感到亲切。理想情况下(尽管实际状况并不总是如此),任何人拿起任何一本历史书甚至是学术专书,在未受过事先训练的条件下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