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

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omas E. Brown
图书标签:
  • ADHD
  •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情绪管理
  • 青少年
  • 成年人
  • 心理健康
  • 自我成长
  • 真实故事
  • 克服困难
  • 专注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汤马士.布朗博士(Dr. Thomas Brown),国际知名ADHD权威,强调情绪在复杂的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只是负面的情绪,布朗说,ADHD患者有时在处理正面情绪时,如某些兴趣和活动,也会有困扰;就好像无法因当下情境的需要或责任,顺利的换挡。

  布朗提供一个了解ADHD的新视角,说明了为何许多相当聪明的患者会被卡住,痛苦挣扎地想去做重要且该做的事。他也说明了为何患者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如雷射般精准的聚焦,但在有些事情上却完全无法专注。最重要的,布朗提供了方法,帮助患者走向更有效和值得的人生。
 
  翻开此书,你会遇见:
  l 苏,直到中学以前都成绩优异,后来失去了努力读书的动机。现在念九年级,老师和家人对她束手无策,连她对自己都失去了希望。

  l 迈可,大学生,留校查看。他父亲总是说他很聪明,但就是懒惰。现在,连他自己都开始相信爸爸说的了。
  l 史提夫,电脑程式设计师,ADHD让他失去了工作和妻子。他很会写电脑程式,但不会写自己的程式。
  l 莎拉,从更年期开始,她无法依计划完成工作和事情。她年轻时,从来没有这样的痛苦。
 
本书特色

  ◎十一个真实的ADHD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故事。

  ◎描述了一群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患者真实的故事,他们进入青春期或已成年,聪明又有能力,但在学校课业、工作或社会人际关系方面「被卡住了」。

  ◎ 这些感人的故事不只呈现了ADHD的多样面貌,并且让我们看到经由治疗和适当的策略,ADHD的人生可以「不再被卡住」。

衷心推荐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
  曲智鑛  陶玺特殊教育工作室创办人
  吴佑佑  宇宁身心诊所负责人
  林亮吟  心禾诊所院长
  陈锦宏  台湾心动家族儿童青少年关怀协会理事长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The Unfocused Min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好评推荐

  ※ 畅销书《过动儿父母完全指导手册》作者Russell A. Barkley 巴克立博士和《分心不是我的错》作者Edward (Ned) Hallowell 哈洛威尔医师 强力推荐 :
 
  「无论你是与ADHD奋战的患者,或是想要了解、帮助ADHD患者的人,本书提供了有用的建议和帮助,内容丰富详实,清楚明白。」-Russell A. Barkley, PhD, 临床教授,精神科与小儿科,美国南卡罗来纳医学大学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作者,《过动儿父母完全指导手册 Taking Charge of ADHD and Taking Charge of Adult ADHD》。
 
  「如果你是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的患者,在迈向成功的旅途上,无论哪个阶段,本书可以帮助你加快速度。推荐首选!」-Edward (Ned) Hallowell, MD,作者,《分心不是我的错、分心也有好成绩 Driven to Distraction and Delivered from Distraction》。

  「本书囊括了布朗博士 (Dr. Brown) 35年的临床实务经验以及神经科学最新的研究发现;若想要了解ADHD,不能不读这本书。」-James J. Gross, PhD, 教授,心理学,史丹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编辑,《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情绪调节、注意力管理以及个人成长指导的书籍简介,侧重于提供实用的策略和深刻的自我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摆脱困境,实现潜能。 书名:超越限制:掌握你的心智、释放你的潜能 简介: 你是否时常感到思绪纷乱,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事务?你是否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情感波动时,感到力不从心,仿佛被无形的墙壁所困?你是否渴望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让你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情绪,掌控注意力,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超越限制:掌握你的心智、释放你的潜能》正是为你而写。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一份充满力量的行动指南,它深入探讨了人类心智运作的复杂机制,并提供了经过验证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你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 本书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觉察与理解——看清你内在的地图 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自己,而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本书首先引导你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觉察。我们将探讨: 心智的运作机制: 深入解析你的思维是如何形成决策、产生情绪以及分配注意力的。我们将揭示那些潜藏在意识之下,却对你的日常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的“自动驾驶”模式。 情绪的语言: 情绪并非敌人,而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本书教授如何解读这些信息,而不是被它们所淹没。我们将探讨情绪的根源,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健康的情绪反应系统,使你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清晰。 注意力的本质: 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注意力已成为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将分析注意力是如何分散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重新夺回对焦点的控制权,实现深度工作与高效学习。 第二部分:构建稳固的基石——情绪调节的艺术 情绪失衡是许多人生活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超越限制》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法来稳定你的情绪状态: 即时情绪稳定技术: 学习一套可以在危机时刻快速平复心绪的实用技巧。这些方法基于神经科学和正念练习,能够帮助你在情绪风暴中找到锚点。 长期情绪韧性训练: 通过结构化的练习,强化你的情绪恢复能力。这包括如何识别和挑战非建设性的思维模式,用更具适应性的视角看待挑战。 构建内在安全感: 探索自我价值感与情绪稳定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引导你建立一个稳固的自我认知,不再依赖外部环境来定义自己的感受。 第三部分:聚焦与驱动——重塑你的注意力系统 注意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驱动力。本书将指导你如何优化你的专注力,让你的努力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环境与生理优化: 了解你的生理状态(睡眠、营养、运动)如何直接影响你的认知能力。提供具体的优化建议,为你的心智创造最佳的工作条件。 任务分解与优先级管理: 学习如何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并运用先进的优先级排序工具,确保你的精力投入在最能推动你前进的事情上。 深度专注的训练法: 介绍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帮助你进入心流状态,并学会如何保护这段宝贵的专注时间,免受干扰。 第四部分:行动与整合——迈向充实的人生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和充实的生活体验: 克服拖延的实用策略: 拖延往往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或对任务的不知所措。我们将系统地解构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提供立即可以开始应用的“启动”技巧。 人际关系的优化: 情绪和注意力管理不仅关乎自我,也深刻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学习如何更清晰地沟通需求,更有效地倾听,从而建立更健康、更支持性的关系。 持续成长的蓝图: 生活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你能够定期评估自己的进展,调整策略,确保你的成长轨迹始终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前进。 为什么你需要这本书? 如果你厌倦了被不稳定的情绪和分散的注意力所裹挟,如果你渴望从“应该做什么”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转而“知道如何去做”的掌控感,那么《超越限制》就是你需要的伙伴。 这不是承诺一个轻松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套严谨、人性化的工具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中的内容,你将学会: 1. 清晰地思考,不受情绪杂音的干扰。 2. 有效地行动,将意图转化为现实。 3. 更深刻地连接,无论是与自己还是与世界。 准备好掌控你的心智,去开启一个不再受限于过去模式、充满无限可能的新篇章吧。你的潜能远超你的想象,现在是时候去释放它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汤马士.布朗 (Thomas E. Brown)博士            
                  
 
  汤马士.布朗 (Thomas E. Brown)博士,临床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助理临床教授(Assistant Clinical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t Yale University),耶鲁注意力相关疾症诊所副主任(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Yale Clinic for Attention and Related Disorders)。

  其着作包括得奖的: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The Unfocused Min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已以七种文字出版。

  网址: www.drthomasebron.com
 
译者简介

何善欣


  台大外文系毕、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行销硕士;

  过动儿的母亲、中华民国过动儿协会发起人代表与创会理事长;

  曾于中国时报、联合报亲子版撰写专栏,健康广播电台、教育广播电台主持节目,并曾担任教育部特殊教育谘询委员会委员,任职于非营利组织,演讲及授课等;

  译作:《不听话的孩子?──过动儿的抚育与成长》(新手父母)、《如何养育叛逆的孩子》(新手父母)、《亚斯伯格症》(健行文化)、《过动儿父母完全指导手册》(远流)

  着作:《最棒的过动儿》(心理)、《我爱小麻烦》(平安)、《我是男生,我喜欢跳舞》(九周文化)
 
  译者部落格:ADHD过动妈善欣
  loveadhd.blogspot.com/
  译者FB粉丝专业:ADHD 过动妈善欣www.facebook.com/1931264206905272/posts/2104066629625028/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1.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情绪和大脑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译注:ADHD,本书中亦简译为过动症)和情绪的新认识;为何情绪问题如此困扰过动症的患者,且终其一生;此症患者的大脑如何跟别人不一样地处理情绪;性情和经验如何影响情绪和动机。

2.艾瑞克 (Eric)
「我就读于一所很好的大学,我想好好的唸,但就是提不起劲、没有动力。我高中时的表现很优秀,但现在成绩很糟。我花太多时间跟女朋友在一起,还抽大麻。我试过过动症(ADHD)的药物,很不舒服。」-20岁大学生

3.凯岚 (Karen)
「我的父母总是教我,行为举止要得宜,不要丢家人的脸。当我大学唸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帮我再尝试,我也真的想再试试看。但就在那关键的一天,我应该要开始去上最后那两门的课,才能再被允许入学,但那天我害怕到走不进教室的门。」-22岁大学生

4.马汀 (Martin)
「我是门萨学会的成员(译注:Mensa,一个国际高智商的人参加的组织)。但我大学头两年,一个学分都没有通过,那时候我吸太多大麻,没办法去上课。现在,有几门课我修得还不错,因为很有趣且教授教得不错,但我还是常翘课,也没办法着手写报告…。反正我的成绩那么差,努力毕了业也没什么用。」-23岁大的学生

5.莎拉 (Sarah)
「我结婚25年了,有三个很棒的孩子,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记者。但我最近被解雇了,因为我没办法排出工作事项的先后顺序,赶不上工作进度。更年期以后,我常无法按步就班的执行和完成工作。以前我在这方面本来就不是很好,最近越来越糟。」-50岁家庭主妇和母亲

6.迈可 (Mike)
「我爸常说我很聪明,但就是懒惰。或许他是对的。我原本被留校察看,后来被退学了。我常不知道在干麻,总是拖到最后一分钟。我试着吃朋友ADHD的药,很有帮助,但我爸不让我吃,他说那些药跟类固醇一样。」-21岁大学生

7.莉莎 (Lisa)
「别的小孩好像都听不懂我的笑话,也不在意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交朋友,但没有人要回我的电话。我想跟爸妈谈我的问题,但我爸爸不懂得小孩,妈妈又总是对我大唿小叫。ADHD药物可以帮我把学校功课做完,但对交朋友一点帮助都没有。」-15岁高中生

8.史提夫 (Steve)
「三个月前,我太太跟我离婚,离婚后一个月我又被公司解雇,两件事都与我的过动症有关。药物对我有点帮助,但不够。我会被某些事情卡住,然后没有做真正重要的事。我凡事拖延,总是花太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我很会写电脑程式,但不会为自己写程式。」
-32岁电脑程式设计师

9.苏 (Sue)
「直到唸中学的时候,我的成绩都不错,也没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都认为我没希望了,因为我哥德式的穿着(译者註:现代哥德风,受到20世纪末哥德人领土上的吸血鬼传说流行影响的一种服装的风格,以黑色系为基调),而且不太写功课。我的父母和老师都因为我交的朋友而瞧不起我,其实他们不真正认识我和我的朋友。」-14岁高中生

10.麦特 (Matt)
「高中的时候,我还有朋友。但到大学以后,我谁都不认识,因为太害羞,不敢交朋友。我总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吃饭或上课时,才会出去。我变得很忧郁,然后睡眠也有问题,有些课我已经不去上了。」-18岁大学生

11.露意丝 (Lois)
「我是教特殊教育的,教过很多过动儿,但从没想到我自己也患有此症。我的东西总是乱七八糟,很难准时完成文件报告等文书工作,也很健忘。我读完大学,教了十年书。但去年,因为家里出状况,我的ADHD症状变严重,日子过得很不好。」-37岁学校老师

12.詹姆士 (James)
「如果这个月我再无法完成四篇报告,就要留校察看了。我就是没办法完成,我以前就有这样的问题,现在更严重了。所有该查的资料,我都准备好了,但就是无法开始写,连第一段都无法完成。我卡住了!」-20岁大学生

13.不被卡住 (Getting Unstuck)
情绪如何影响上述这些青少年、成年人的学校教育、工作、家庭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这些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患者走出被卡住的困境?家人、朋友、老师、谘商师、辅导老师可以如何帮助他们?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及其他推荐阅读
 

图书序言

前言

所有的资讯处理都是情绪性的……情绪的能量位阶驱动、组织、放大和减弱认知活动。──神经学家道吉(Kenneth Dodge)

 
  过去十数年来,对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的科学研究有显着的进展。许多人受到此症的影响,无论是患有此症或治疗此症,仍有许多人没有机会对这个复杂的疾症得到最新、最清楚的了解。经由以下的内容,你会发现ADHD不是单纯的行为问题、缺乏意志力或无法专心。本书呈现了一群青少年或成年人的真实故事,他们都非常聪明,但是你会看到ADHD如何地在各方面卡住他们的人生,无论是在学校课业或日常生活方面,带来长年的挫折与失败。幸运的是,经由本书,你会看到大部分的个案,找到了不被卡住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有效的疗法,帮助他们从痛苦回到正轨。

  说明:在本书中,ADHD一词包括ADHD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以及ADD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注意力缺陷症。(译注:在本书中ADHD一词译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或简译为过动症)

  临床和脑神经研究都显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是一组复杂、大脑管理系统动态交互作用的缺陷,也称为大脑「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的障碍。这些功能牵涉到脑部关键的运作能力,包括:
 
  l 组织并开始执行一项工作
  l 专注在一项工作上,有需要时,可将注意力从一项工作转移到另一项
  l 调节睡眠和警醒状态,持续、有效地处理讯息
  l 处理挫折,调节情绪
  l 运用工作记忆,存取记忆
  l 监督及自我调节行为
 
  就上述这些功能,每个人在某些时候,难免会有状况,但ADHD患者出状况的机率比同年龄人的频率高得多。(本书第一章中将针对「执行功能」详细说明)。
 
  ◎失去的环节:情绪

  虽然有关过动症的研究不断有进展,其中有一个面向一直没有被触及,就是针对每一个执行功能,「情绪」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要描述说明这个失去的环节。1996年,神经学家乐杜(Joseph LeDoux)出版了一本书:《脑中有情》(The Emotional Brain) (2006,正体中译本由远流出版),强调情绪对脑部认知功能核心重要性的证据。他强调,情绪──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强有力的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关键驱动力来源。所有人类的行为中,情绪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这一环节,还未被整合到大家对ADHD过动症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必需认知到,无论正面或负面,当我们开始一项工作,有先后顺序,继续做或转移注意力,将一个想法放在主动式记忆区,选择投入或避开一项工作/情境,「情绪」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为了完全了解情绪对过动症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只知道此症患者很难表达他们所经历的情绪,同时也要认知到,无论正面或负面,当我们开始一项工作,有先后顺序,继续做或转移注意力,将一个想法放在主动式记忆区,选择投入或避开一项工作/情境,「情绪」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就如同道吉(Kenneth Dodge)所说:「所有资讯的处理都是情绪性的……情绪的能量位阶驱动、组织、放大或减弱认知活动。」

  情绪,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驱动一个人的认知活动,然后成为经验,也带来行为。对一个过动症患者而言,如何识别及回应各种不同的情绪,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主要和长期的困扰。

  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显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是每一个案的挣扎。或许有的读者认为:「喔,这是一个过动症患者,同时也有其他精神方面的问题,如焦虑症、忧郁症或强迫症,那是在ADHD之外,其他的问题。」我的答覆是: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不是一个认知障碍的独立谷仓(译註:silo,泛指独立运作、自成体系),而其他的情绪障碍是在旁边的其他独立谷仓,如何应对及管理情绪困扰,是动态的、密切的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交织在一起的。
     
  ○如何应对及管理情绪的困扰,是动态的、密切的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交织在一起的。

  ◎ 从个案和研究中学习

  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师。三十五年来,我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在聆听需要帮助的过动症患者述说与并与其交谈,包括小孩、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确,他们当中确实有人同时有情绪、学习 (learning)或行为的困扰,我的学习主要是从不计其数的对谈和述说得来的,无论老少,他们告诉我如何被卡在同样的情境,又如何从注意力的缺陷、挫折和失败中解脱出来。当然,故事中当事人的隐私需被保护,但主要情节都是真的。

  近年来,神经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方面的研究确实解答了许多有关过动症令人费解的疑点,例如,为何他们可以在某些喜欢的事情上很有能量地专注进行,却无法在其他明知很重要、也决定要做的事情上持续专注下去,有时甚至连开始着手都做不到。经由这些真实的故事,本书还会告诉你研究上的发现,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挣扎以及ADHD和情绪的关系。

  这些年来,我特别关注非常聪明的青少年和成年过动症的患者。他们让我明白面对ADHD,聪明并不管用。不只是可能,过动症的患者确实有高IQ的,他们因此而苦更久、更没有支援,因为他们身边的人误以为这么聪明的人不会因ADHD而苦。
 
  ○不只是可能,过动症的患者确实有高IQ的,他们因此而苦更久、更没有支援,因为他们身边的人误以为这么聪明的人不会因ADHD而苦。
 
  本书中,我提到的个案都非常聪明,他们的IQ测试分数都是人口百分比中的前9%,但是,他们都被卡住了。他们之所以寻求治疗,是因长期不断的陷溺在没有生产力和把自己打垮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之中。无论在学业、工作或人际关系中,他们觉得被卡住了,他们无法管理自己的困扰和情绪问题。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惊人的成功,以及印象深刻的成就;有些故事的主角,还在面对持续的挫折和悲剧性的失落;有的故事是两种都有。无论如何,我们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了情绪在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中扮演的角色。
 
  ◎ 你可以从这本书得到什么

  本书第一章汇整了最新的临床、神经科学等的研究结果,提出最新的有关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描述和认识。第二章到十二章,从青少年到成年过动症患者的真实故事,描述了因过动症和情绪,在家庭中和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所带来的困难。最后一章,将上述的故事做了总结,说明情绪如何的影响过动症患者的生命经验,也提出了可以如何适当地治疗和帮助患者。

  同时,这些故事也让我们看到,要把他们硬塞到某个诊断分类格子(diagnostic pigeon hole)的限制。在这些故事中你会遇见的人,不见得能简单的被分类为一个或数个诊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有其优势或困扰,又都复杂的与其环境互动。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患者的样貌非常多样,其生活的脉络也各有不同。

  在述说故事的同时,我也分享了我的回应和面对的挑战,以及我尝试提供的帮助。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分享了可以用到的资源和策略;有几个故事仍面对着重大的阻碍,就像许多患者的光景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故事看到ADHD样态的演变,时好,时坏,从青春期到成年,随着人生进入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挑战。每一个故事也都有谈到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

  没有一个个案,单纯的使用药物就解决所有问题。每一个案的成功,都需要多段治疗性的会谈,那对评估个案问题的本质及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样的治疗关系和协同发展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可帮助个案面对生活环境、与家人、医生等互动当中所产生的压力、困惑和挫折,做出需要的改变,以及修复受损的自尊。

  这些故事中的主角所经历的情绪冲突和挣扎,不只有过动症患者或非常聪明的人才会经历到;或许,看此书的你、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有这样的经验。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不只是要大家了解过动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脆弱和痛苦,更希望他们的坚强和天分被看见。字里行间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值得被尊敬和欣赏。
 
解除ADHD的封印

陈锦宏

台湾心动家族儿童青少年关怀协会理事长/精神科教授级主治医师
 

  接到邀请来为何善欣女士新翻译的《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 ---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写推荐序时,自己是非常荣幸。自己在心动家族的ADHD家庭支持模式建立过程时,常常听到何女士的名字,原因来自于她创立了中华民国过动儿协会,翻译了重要的ADHD教养书籍如<过动儿父母完全指导手册>。而在知道她新翻译的是汤马士.布朗 (Thomas E. Brown)博士更加高兴,因汤马士.布朗博士是近代ADHD研究演进的重要学者之一。

  ADHD近代研究受惠于脑部影像学及神经认知科学的进步,已逐渐从行为症状学表现型(phenotype)发展至可客观测量的内在表现型(endophenotype),比如此书提到的认知执行功能及情绪调控功能即是重要的代表,这让ADHD的研究与了解,除了重要的主观描述外,扩展另一种客观测量的可能,而这些概念也慢慢运用到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等。

  举例说,若对ADHD的了解只从简单症状看待时,就会对为何ADHD孩子在念书时不专心,看电视玩电动时却很专心感到疑惑,甚至有人会用此来质疑诊断。然而透过神经认知功能的研究理解,就知道表面的注意力行为背后包含了许多大脑功能,如动机、延迟回馈能力、持续注意力与情绪调控等,所以真正注意力的症状学定义是” 一件自己知道要做与该注意的事,但并不见得有兴趣的时候,而仍有办法去注意的能力”,这代表一种大脑自我调控的能力,和大脑成熟度有关。而ADHD在数十篇脑部影像学研究后,明显呈显出部分大脑因发展较慢,表现出较同年龄孩子较幼稚的能力,而这些大脑区域就集中注意力、认知执行功能及情绪调控区域。

  这本书基本上将近年来这领域的发展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看完后相信对ADHD的了解会深入许多,对关心ADHD的议题的人可以少掉在表面的一些症状字句上混淆甚至争议的困惑。

  此书也提供了多个完整治疗的患者故事,内容非常切合实际案例且精彩,从中可了解ADHD在不同人身上呈现出的不同样貌,包括症状不同、环境压力、发展议题、共病、治疗模式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作者是心理师,但其对药物的理解与建议很符合当代证据医学研究及治疗指引的结果,也因此其对患者的治疗建议均认真包含药物部分运用,这对台湾非医师的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应该会有些启示。
 
人生,需要学习与特质和平共存!
 
陶玺特殊教育工作室创办人 曲智鑛
 

  从幼稚园起,我就是老师眼中的问题人物。捉弄同学、把书包从二楼丢到一楼、上课看漫画、做事只求当下有趣丝毫不考虑后果……总是就是个闯祸大王。所以当我现在以特教教师的身分,面对冲动或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时,我真的打从内心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在拙作『不孤单,一起走』中详细的提到了我身为ADHD特质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与孩子们相处时的点滴。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些特质没有从我身上消失,只是我学会与他们和平共处。我和孩子们相处时,我从不认为障碍名称很重要,我看到的不是『自闭症』『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学习障碍』『智能障碍』,而是『孩子对大班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情绪控制较弱』『孩子社交应变能力较不足』『孩子用听的比用看的较容易学习』……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优势与弱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不喜欢说缺陷、障碍这些字眼,因为这代表无法弥补或跨越。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特质,只是有些人的特质会造成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只要身边的人用适当的方式与医学、科技的辅助,他仍然可以顺利适应社会,过着自信愉快的生活。

  本书从学术理论开始,详细说明ADHD特质的人的大脑究竟发生甚么事,有助于大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原来他不是故意的!』『原来他的特质是这样!』增加大众的同理心与接纳度。最棒的是,书中提到数个真实的案例,包含孩子的家庭状况、遇到的挫折、特教团队如何从中介入沟通、调整环境与做法…为第一线的教师与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示范,也让家长能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以及该如何与孩子对话,给予适当的期待。教师与家长可以把本书当成工具书来阅读与理解,并实际用于孩子身上。书中的案例遇到许多挫折与困境,最后也不一定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的协助下,依照自己的步调调整、改变,一天比一天战胜自己。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如此?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愿意享受生命给的一切,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也是如此。那个从小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坏孩子”,现在已经学会与自己的特质和平共处,并把这股用不完的精力与热情用于真心与孩子相处、持续给予家长与学校教师支持的特教工作上;以光头老师的身分,每天活得充实愉快。看完本书,您必定能更了解孩子,获得最实用的相处技巧,最重要的,是能从中找到对生命的动力与热情。
 
轻盈跳脱,卡住的人生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在许多的演讲场合,我常常会和父母以及老师谈到一件事情,当孩子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其实职场上,并不会管你是不是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

  这一句话很残酷,却也很现实。

  深受自我控制困扰的孩子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往往情非得已的唤来许多让自己以及周遭他人头痛不已的事。让自己的内心,总是处在跌跌撞撞,伤痕累累,失败与挫折,而无法喘息。

  然而,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一直是我认为可塑性最高的一群孩子们。特别是,只要放对位置,他们就有机会,在成长之后,发光发亮。

  抱怨这件事情,对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朋友来说,无济于事,只会让他们更陷于人生的困境。

  突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能力与眼前事物的最佳组合状态,让自信心与自尊心,可以被燃烧起来。同时,我们的陪伴与支援,让他们能够持续保有热情人生的续航力。

  《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这本书非常有别于其他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在青春期以及成年阶段,他们实际遭遇的现况。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信,能让相同遭遇的孩子与大人们,产生心有戚戚焉与贴近的共鸣。同时,燃起心中的被了解以及不孤单。
这本书,终于让我们不需再自怨自哀。

  《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不只限于关注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缺乏自我控制的表面问题,而是引导了读者,从另外一道重要的面向,「情绪」因素的介入。同时,让我们思考「情境脉络」对于ADHD的关键影响。

  我经常强调,在我们的教育里,情绪管理很少被触及到,但是却又非教不可。因为情绪的觉察、转念与行动,深深影响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以及日后的生活、学习、感情、工作与人际等,在在扮演了关键的决定性角色。

  从情绪切入,让我们有机会感同身受,同理与接纳,青春期以及成年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朋友,他们所面对的无奈困境。同时,也再度提醒了我们,多年来,被视为老是犯错不断的他们,真的不是故意的。

  长期以来。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以及成年阶段的生命故事与协助内容,似乎是一段很容易自然被遗忘,不被重视的课题。许多正值这阶段的ADHD朋友,以及家人、老师们,往往缺乏可以参照的经验。也因此,ADHD要不自我消沉、自我放弃,或自我暗示「人生就是如此」,或在茫茫的生命中,找不到有所遵循的方向。

  幸运的是,《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这一本兼具临床实务,以及理论实证的严谨着作,像一把智慧钥匙,完整呈现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以及成人阶段的新面貌。原来,ADHD依然能够轻盈地,跳脱卡住的人生。诚挚推荐给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起这本书之前,对ADHD的理解非常片面,认为它只是一种“不够专注”的毛病,或者说是一种需要“纠正”的状态。但是,《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用非常细腻、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向我展示了ADHD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个体差异。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理解”的桥梁。我非常喜欢书中那些关于“自我接纳”的篇章。很多ADHD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不被理解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了自我厌恶。这本书通过分享那些克服了内心障碍、学会爱自己的故事,给予了读者巨大的安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有个情节,主人公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终于明白自己需要的是“理解”而非“责备”。她开始尝试与家人朋友沟通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最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变。这种从“内耗”到“外联”,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转变过程,是这本书的核心亮点之一。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周围的环境,以及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治愈了那些因为ADHD而备受困扰的心灵,也让我对人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本《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它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好奇“不被卡住的人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以及ADHD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对ADHD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丰富、更多元的群体。 我喜欢书中那种“陪伴感”。虽然我不是ADHD患者,但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社群之中。那些主人公们所经历的困惑、挫折,以及他们最终找到的解决之道,都像是一盏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强调ADHD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发掘ADHD患者的优势和潜能。书中提到了很多ADHD人士拥有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特定领域高度集中的能力。比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工程师,他因为ADHD而在传统工作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他却在需要高度创新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技术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ADHD的另一面,原来那些被认为是“缺点”的特质,在特定的环境下,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种积极的视角,极大地鼓舞了我。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去施展才华。

评分

我最近读到一本非常特别的书,叫做《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只是冷冰冰地罗列ADHD的症状和治疗方案。相反,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叙事性的方式,把我带入了ADHD患者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ADHD描绘成一种“绝症”或者“无法治愈的疾病”,而是强调了“适应”和“共存”。书中的故事主人公们,他们没有被ADHD“卡住”,而是积极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执行功能”的探讨。很多人都觉得ADHD只是“粗心大意”,但这本书深入地剖析了执行功能障碍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比如计划、组织、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方面。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对ADHD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ADHD患者所面临的挑战。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有一些故事,主人公讲述了他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自己ADHD带来的独特优势,比如超强的创造力、快速学习能力,甚至是在危机时刻的冷静反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故事打破了我之前对ADHD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ADHD身上隐藏的巨大潜力。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DHD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利用这份“不同”。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导师,用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见,引导我重新认识ADHD,也让我对那些与ADHD共存的人们,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它告诉我们,即使存在挑战,人生依然可以精彩纷呈。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情绪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青少年和成年人真实的故事》的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直以来,我对ADHD这个概念都有所了解,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或者说,我只是从一些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中零星地接触过。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让我对ADHD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部分,是它收录了大量真实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背景,有十几岁的青少年,也有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与ADHD共存的经历,包括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挑战,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痛苦。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那些曾经困惑、沮丧、自我怀疑的时刻,都得到了强烈的共鸣。书中的主人公们并没有回避他们的“不完美”,反而勇敢地面对,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接纳和管理自己的ADHD。这种真实和坦诚,是很多理论书籍无法给予的。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故事,主人公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大学期间,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反复错过重要的截止日期,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焦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尝试了各种时间管理技巧,最终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仅顺利毕业,还在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故事传递出的不是“治愈”的奇迹,而是“适应”和“赋能”的力量,让我相信,即使带着ADHD,依然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冰冷的学术语言来解释ADHD,而是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叙述中。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著作,但读下去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情绪导航仪”和“人生故事集”。作者在讲述每一个案例时,都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关于ADHD的心理学原理,比如多巴胺的运作机制,情绪调节的困难,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等等。但是,这些解释都非常浅显易懂,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理论当成“诊断书”,而是将其视为理解个体差异的工具。 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情绪”的关注。ADHD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问题,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些情绪困扰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它详细描述了情绪失调是如何影响ADHD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为了控制情绪所付出的努力。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常常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与家人朋友发生冲突,甚至影响到创作。书中描述了他学习情绪识别和情绪管理的具体方法,比如正念练习,以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这些方法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对于长期被情绪困扰的人来说,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ADHD不仅仅是关于注意力和冲动,更是关于如何与自己内心的“小怪兽”和平共处。它提供了一套温暖而实用的工具,帮助读者认识到情绪并非无法驯服,而是需要被理解和引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