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四个原型:畅销20年经典,荣格学派带你剖析男性心理

男人的四个原型:畅销20年经典,荣格学派带你剖析男性心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obert L. Moore, Douglas Gillette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男性心理
  • 荣格
  • 原型
  • 人格
  • 自我成长
  • 两性关系
  • 经典
  • 畅销书
  • 男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误会男性了,成熟男性跟你想的不一样!

  荣格心理学派教授——罗伯特・摩尔
  神话学家——道格拉斯・吉列特
  携手翻转人们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带你认识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四个原型:国王、战士、魔法师、爱人。

  ‧父权体制其实是男孩权利体制,是男孩心态的展现。
  ‧真正的男人并不会滥用暴力或随便展现敌意。
  ‧成熟男人心态是具抚育性与生产性,而非伤害性与毁灭性。

  现今,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少的男性力量,而是更多的成熟男性气质,其特色是冷静、怜悯、眼界清晰、具育成力。

  毒贩、左闪右躲的政治领袖、家暴男、老是「爱抱怨」的老板、「炙手可热」的资浅业务主管、不忠的丈夫、公司里的「应声虫」、冷漠的研究所指导教授、「我比你神圣」的牧师、帮派分子、永远找不到时间出席女儿在校活动的父亲、奚落队上明星球员的教练……等,这些男人全都是假装成男人的男孩。人们总是把这个男人的控制、威胁与敌意行为误解成力量,但其实他表现出的是一种潜藏的极端脆弱与无力,一种受伤小男孩的脆弱性。

  荣格心理学派教授罗伯特・摩尔和神话学家道格拉斯・吉列特,透过对古代神话与现代梦境所做的研究、对主流宗教社群急速女性化所做的检视、对整体社会中性别角色迅速变迁所做的反省,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察觉到许多寻求精神治疗的男性内在生命中,所缺少的并不是与内在女性气质的连结,而是少了与深层的、直觉的男性能量之间的连结。他们也相信,在每个男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冷静且正面的成熟男性蓝图。

  书中首先介绍男孩时期的四个原型:神圣小孩、早熟小孩、伊底帕斯情结之子和英雄。这四个男孩心态的原型,会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引发成熟男性心态的每个原型。因此,神圣小孩在经过生活经验的调节与充实之后,变成了「国王」;早熟小孩变成「魔法师」;伊底帕斯情结之子变成「爱人」;英雄则变成了「战士」。两位作者也介绍了每个原型在完整状态下所能发挥的功能,处于消极端与积极端时的阴影性格,并说明连结这些原型能量后的完整健全性格。

  最后,两位作者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积极想像对话、召唤完整男性原型的积极形式、仰慕其他男性、装得「像是」等多种方法,与这些能量建立连结。在男性与这些原型越来越常接触后,就能够放弃父权式伤人伤己的思维、感受与行为模式,真正变得更坚强、更有中心、更有生产力。

  ◎四原型简介

  1国王

  当我们正确连结国王能量,做自己内在「国王」的仆人时,就会在自己的人生中表现出正义好国王。我们会感觉到焦虑程度降低。我们会感觉到自己有中心,而且很冷静,也会听到自己出自内在权威而发言。我们有能力深切而真诚地关注别人。我们会「认可」别人;我们会把他们看成他们实际上的样子:完整的人。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中心的参与者,参与创造一个更正义、更冷静、更有创意的世界。我们不只是对家庭、朋友、公司、理想、宗教等,会有超个人的奉献之心,对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我们会有某种性灵面,也会知道那个所有人类生命似乎都当成基础的中心戒律是真确的:「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在此解读为「国王」)。要爱人如己。」

  2战士
  如果我们恰当地连结战士能量,就会精力充沛、果决、有勇气、有耐力、坚忍,并且忠于某种超越个人利益的更大之善。在此同时,我们需要其他成熟男性能量形式──国王、魔法师、爱人,来潜移默化战士。如果我们以正确方式连结战士,在态度「超然」的同时,也会温暖、有同情心、懂得欣赏,又有生产力。我们会关照自己与他人。我们会好好战斗,以便让世界变成一个对所有人和所有事物来说,都更美好、更让人满足的地方。我们作战会是为了创造崭新、正义与自由的事物。

  3魔法师
  如果我们恰当地连结魔法师能量,将能够对专业与个人生活,加上一层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远见、有深刻理解与反省的面向,也会增加对于外在运作和精神力量的内在处理的技术性能力。在我们连结魔法师的时候,需要用其他三种成熟男性模式的原型来规范这个能量。没有一个原型能独自运作良好;我们需要把国王对育成创造与宽容慷慨的关怀、战士毅然採取行动的能力与勇气,还有爱人对于所有事物深刻而有坚定信念的连结感,与魔法师混合在一起。接着,我们就会为了人类,或许也为了整颗星球的益处,而利用对于能量流的知识、容纳能力与输送能力。

  4爱人
  如果我们恰当地连结爱人,同时保持自我结构强健,就会对人生、目标、工作与成就,感觉到有相关性、连结、活力、热忱、怜悯、同理、精力充沛,还有浪漫情怀。经过恰当利用的爱人能量,带来一种意义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性灵面。我们之所以渴求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更美好的世界,其源头在于爱人。他是理想主义者与梦想家。他是想要我们拥有大量美好事物的人。爱人说:「我来带给你生命,你可以更丰富地享受生命。」

  爱人让其他男性能量有人性、充满爱,而且彼此产生关联,也跟在艰困世界中挣扎的人类真实生命处境相关联。国王、战士与魔法师彼此相当和谐。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少了爱人的话,他们全都在本质上与生命疏离。他们需要爱人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变得有人性,并且给他们终极目标—爱。他们需要爱人,好让他们不至于变成虐待狂。

专家推荐

  吕旭亚/旭立文教基金会创办人、荣格分析师
  洪素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分析师
  许皓宜/谘商心理师
  邓惠文/荣格分析师、精神科医师

好评推荐

  借着从古代神话与现代电影中挖掘出的「心理事实」,本书作者担负起从男孩中分离出男人的艰困任务。——作家麦可・J・米德(Michael J. Meade)

  这是一张给男人的地图。在二十世纪晚期的知性史上,罗伯特・摩尔对于荣格式思想的精确分析,将会占有重要的位置。两位作者传递给男性的是具体的意象,还有思维与存在的明确方式,也是迈向成熟、却仍维持完整男性气质的方法。——《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

  这一本自我转型的解放指南。——《出版人週报》(Publishers Weekly)

  书中具有令人兴奋的男性气质观点,这不是根植于宰制,而是根植于创造力,还有对于自我与他人的赋权。——《新时代期刊》(New Age Journal)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伯特・摩尔(Robert L. Moore)


  荣格分析师、精神分析家以及芝加哥神学院(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心理学与宗教学教授,也曾任教于伊利诺州芝加哥的荣格研究所(C. G. Jung Institute)。

道格拉斯・吉列特(Douglas Gillette)

  神话学家、艺术家、教牧谘商师,也是世界性灵机构(Institute for World Spirituality)的共同创办人。

译者简介

吴妍仪


  中正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为专职译者,译有小说与非小说类多本,非小说类译作包括《哲学能做什么?》、《白日梦的力量:抓住灵光一闪的创造力》、《哲学的40堂公开课》、《哲学的32堂公开课》、《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寻找生命意义的11堂哲学必修课》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男性气质心理学使用者手册
致谢
导论:认识真正的成熟男性气质
 
Part I 从男孩心态到男人心态
1 成年仪式过程的重要性与危机
2 男性的潜能
3 男孩心态
—原型的结构
—神圣小孩
—早熟小孩
—伊底帕斯情结之子
—英雄
4 男人心态
 
Part II 解读男性心灵—成熟男性气质的四种原型
1 国王
—完整国王的两种功能
—阴影国王:暴君与弱者
—连结国王能量
2 战士
—完整的战士
—阴影战士:虐待狂与被虐狂
—连结战士能量
3 魔法师
—历史背景
—完整的魔法师
—阴影魔法师:操纵者与不断否认的「纯真」之人
—连结魔法师能量
4 爱人
—完整的爱人
—文化背景
—阴影爱人:上瘾与无能的爱人
—连结爱人能量
 
结论:连结成熟男性气质的原型力量
精选推荐书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说一段男人的内在故事

洪素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分析师


  《男人的四个原型》这本书不算难读,但若不深入奥义,却也不真的容易读懂。

  不难,是因为作者画出很清晰的蓝图,读者可以跟着论述,以「男性精神使用手册」的脉络,轻松地掌握,达成所设定的「帮助读者理解男性的强项与弱点」的目的。书中归纳出男性心灵里,有着从神圣小孩、英雄、早熟小孩与伊底帕斯情结之子的男孩心态,发展到国王、战士、魔法师与爱人等男人心态的四大原型结构,每个原型除了各自发展整合外,也交互作用着,是决定男性能否从不成熟的男孩,成功发展为成熟男人的关键。

  然而,本书浅显之长实为内涵深广所致。笔者不揣鄙陋,试着粗浅地梳理埋设在书内的逻辑脉络,供读者酌参。

  本书于卷首引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神祕派英国诗人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长篇诗作《四若阿斯》(The Four Zoas)开宗明义后,随之虽未再加着墨,但其实奥义尽在其中。

  《四若阿斯》是一部合集,共有九书。布莱克在一七九七年动笔,始于阐述诗人英国诗人爱德华.杨(Edward Young)的《夜思》(Night Thoughts)对于终极、死亡与梦的沉思,爱德华.杨的诗有九夜之梦,布莱克的书分九部,实际上是以「九」(nine)喻「夜」(night),唿应探索心灵深暗奥祕的召唤。不过,这部长诗集其实并未完成,布莱克写了十年后,在一八○七年便止笔了。

  「若阿斯」(Zoas)指的是四位「若阿」(Zoa)天神。他们是诗人借用不列颠列岛古名「爱尔比奥」(Albion)为名的宇宙神人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它们分别是:掌管智力的「乌利壬」(Urizen),代表灵感、创造力;掌理感官的「塔玛斯」(Tharmas),代表感觉;掌控情感的「鲁洼」(Luvah),代表爱、热情与爆发的能量;以及「乌托纳」(Urthona)为智慧,是惯有理性与律法的体现。

  四个若阿斯原本各据宇宙一方,和谐相处。但有一天,智慧的「乌托纳」侵犯了情感的「鲁洼」的领域,理智凌驾心灵直觉,四大天神失去平衡,开始龃龉不合,宇宙于是随之堕落。触动诗人创作此诗的动力,在于寻求返回初始的神圣愿景(Divine Vision),鼓舞人类找回初心,回到纯净的心灵原乡。布莱克的诗,说的虽然是宇宙、天神,惟在其信奉的「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万法同一的宇宙观下,所指的也是每个人的心灵。宇宙失衡,亦即人心败坏。因此,天神失和的象征很值得再深入追究。

  《四若阿斯》还有另一个名称叫《玛拉》(Vala),玛拉指的是与掌理情感的鲁洼同体共生的阴性神,当鲁洼代表着内在情感时,它就是外向的自然。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玛拉向外发散,脱离了鲁洼,与造物大神爱尔比奥结合,生下了掌管智力的乌利壬,破坏原本的宇宙和谐,间接造成世界的堕落。因此,在象征上,它常被当作徬徨徘徊、有阴影的女性,为了回到与鲁洼同一的状态而苦恼向上。

  四大天神和合创造宇宙的和谐,也代表智力(inspiration and creativity)、感官(sensation)、情感(love, passion, and rebellious energy)与智慧(reason and law)等,个别或集体心灵内在平衡状态的宁静与美好。它们各有阴性面,如鲁洼与玛拉的对偶关系一般,一旦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灾难。

  大略了解了四若阿斯的关系结构与脉络后,再回头看本书的四原型说,其实就一目了然了。所有男人心灵里就存在四若阿斯的四种原型,人格发展的目的在于逆行整合已经崩坏了的平衡。整合从原型各自的阴阳对立面开始,希望回到「各自的位置」,如将极度的虐待狂与被虐狂的两极整合成为神圣小孩,其他原型则分别完整地成为英雄、早熟小孩与伊底帕斯情结之子等男孩的原型,也就是雏形初具的男性原型。只不过这时候还不是成熟「男人」,只完成了荣格心理学所谓的个体化之路的初阶,充其量是个「完整的」男孩而已。

  从男孩要走向男人,原型需要再度发展,神圣小孩长成国王,英雄变成战士,早熟小孩转化为魔法师,伊底帕斯情结之子成为伴侣爱人等属于男人的原型。之后继续整合,最终发展为完整的成熟男性,完成原型归位、重现和谐心灵(宇宙)的任务。

  或许有读者在此会发出疑问,如果宇宙原来是纯净美好的,那么初生的婴儿不就最为完美?为什么不维持美好的初始状态就好了,还要辛苦地从男孩变大人呢?

  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初生婴孩的心灵是处于主客体不分的混沌状态,接触现实环境后,自然会有所发展,认识到自我、他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分别。发展若不顺利,造成主客体的界线不清,其实是一种退化。

  而就发展非常早,但被基督教判定为所谓异端、却流传至今已近二千年的灵知派思想理论来说,创造这个世界的神其实不是全能的上帝,只是为低层次的造物者,所创造的宇宙不是永恆的,终将是要崩坏的。人类所具备的灵性是从圆满的灵性故乡流溢出来的,并非来自于造物神的赐与。

  进一步就布莱克的作品写法细究,他使用「zoa」这个字为四大天神冠名,这个希腊字在基督教圣经中,使徒保罗指的是「复活的生命」、「永恆的生命」或是「天国的生命」;而在启示录里,则指「受造之物」;希腊文原意则有动物和有机体之意。显然地,对照宇宙的不稳定状态,布莱克用“zoa”称唿天神时,就不认为它们是圆满永恆的存在,而是处在堕落中,因此才需要努力找回自己的位置。这种想法显然有灵知派的影子在里面。

  在灵知派思想兴起之前,希腊神话里,第一个男性神祇是大地之母盖亚(Gaia)自身所出的乌拉诺斯(Uranos),意为空间或天空。乌拉诺斯是个不成熟的男性,有着极端的男孩心态原型。他不仅把生下的不漂亮的小孩全关进地狱里,梦想完全霸占天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最后,他被名字之意为「时间」的孩子克罗诺斯(Kronos)杀了,狼狈留下「将来他也会被自己小孩取代」的诅咒,逃回天空,远离大地而去。克罗诺斯取乌拉诺斯而代之后,他和带有全然负向、根本无知的早熟小孩原型的父亲相较,不再是全然的傻瓜,更有技巧地把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小孩全吃进肚子里。而既然天空父亲离去,天和地分离了,他就是唯一的主宰。他是处于神圣小孩和国王、英雄与战士、早熟小孩跟魔法师,以及伊底帕斯情结之子和爱人之间的过渡原型,具备这些原型所有的面向,但都非完整的存在。比如,他让妻子瑞亚(Rhea)不停地生小孩,又不照顾他们,就如上瘾又无能的爱人,两个极端面向都出现了。他只为自己而存在,并不在乎其他人。这一切灾难在其子宙斯历经艰苦挑战后,终于将他也杀了,才结束。宇宙恢复了秩序,朝文明开展。宙斯名符其实成为众神之王,统领奥林帕斯山,武功盖世和权力无穷,拥有爱侣无数,却将宇宙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成功完成并整合了国王、战士、魔法师与爱人的四大原型,成为一个成熟的男性。

  《男人的四个原型》内容渊深广博,涵括的文献跨越心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甚至对于前沿的物理学也有所涉猎,作者学识渊博,令人佩服。尤其意识心理论述部分,论及微观的量子力学,构成重要论据,颇有可深思之处,唯本文篇幅不足,无法继续深入,稍有遗憾。不过,这样一本题材深入,又兼顾文献广度的书籍,竟也能做到让读者出入自如,作者功力深厚实在叫人佩服,不读可惜。

前言

男性气质心理学使用者手册


  「国王」、「战士」、「魔法师」与「爱人」这些原型,在美国与海外的男性聚会与刊物中,逐渐成为焦点。的确,有许多人假定这些模式本来就是传统理解下的成熟男性气质基础材料。实际上,这些原型是在一个心理学研究中,才被指为构成动力关系(dynamic relationship)中成熟男性精神深层结构的四大基本型态,而这个研究是以一连串演讲的形式,在芝加哥荣格中心(C. G. Jung Institute)首度发表,然后出版为一系列的畅销录音带,现在在男性运动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在这些演讲中概述的心理学发现,对于解码人类自我(男女两性都包括在内)的基础深层结构,构成了具潜在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这种对于卡尔.荣格所谓「双重金字塔」(double quaternio)的解码,建立在荣格对于原型「自性」(Self)的理解上,却不只是清楚界定了反映在「四方」(four quarters)的心理内容与潜能,也界定了内建于深层自我动力中的两种基本辩证对立关系:国王(或王后)/魔法师,与爱人/战士,从而让我们对内在空间地理学的掌握,延伸到超出荣格的作品之外。

  本书针对这项理解男性气质精神的研究之意涵,进行了全面的解释。以这个典范为基础,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五本的男性心理学书籍,此为第一本。计画中的后续丛书,会详述这个人类心理与性灵的理论模型更广泛的意涵。有技术性专业兴趣,或者好奇心被激发、想知道更多的读者,可以参考本书后面提供的资料来源清单。

  不过,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一直是提供男性一本简单好读的「男性精神使用者手册」纲要版。这本书能帮助你了解身为男性的强项与弱点,并提供一份前往男性自我疆域的地图,那是你需要去探索的地方。

图书试读

【导论】认识真正的成熟男性气质
 
在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对诗人罗伯特.布莱所做的专访「男性聚会」(A Gathering of Men)里,一位年轻男子问了这个问题:「现今受到启蒙的强大男性在哪里?」我们撰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回答男女两性心中都在问的这个问题。二十世纪晚期,在男性身分认同的极大范围中,我们面对一个危机。当代场景中的观察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深层心理学家—逐渐发现这种现象具毁灭性的种种面向,它对每个人的影响,就跟对社会整体的影响一样大。为何今日有这么多性别上的混乱,至少在美国与西欧是这样?似乎越来越难指出任何像是男性或女性本质的东西了。
 
我们可以观察家庭体系,从中看出传统家庭的崩坏。越来越多家庭展现出这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失踪的父亲—情绪或身体上的遗弃,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他的失踪对男女两性儿童都造成精神上的破坏。软弱或缺席的父亲,同时损害了其女儿与儿子达到自身性别认同的能力,还有与同性及异性以亲密正面的方式相处的能力。
 
不过,我们的信念与经验是,不能只是用简化的方式,以现代家庭系统的崩解(虽然这很重要)来解释男性气质中的危机。我们必须检视处于这种崩解底层的两种其他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非常认真地看待启发男孩成为男人的仪式过程(ritual process)消失的现象。在传统社会里,构成所谓的男孩心态(Boy psychology)与男人心态(Man psychology),是有标准定义的。在阿诺.范.吉内普(Arnold van Gennep)与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这类知名人类学家,仔细观察过的部落社会里,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部落社会里有小心翼翼建构出来的仪式,可帮助部落中的男孩转变成男人。在超过好几个世纪的西方文明中,这些仪式过程大部分都已经被抛弃,或者被转移到更狭隘又更缺乏活力的管道上—变成我们称为假启蒙(pseudo-initiations)的现象。
 
我们可以指出仪式性启蒙式微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都是力道强劲的运动,参与了破坏仪式过程的可信度。而一旦仪式做为神圣转化过程的可信度被破坏了,剩下的就是维克多.特纳所说的「行礼如仪」(mere ceremonial),并不具有达成真正意识转换的必要力量。借着切断人们与仪式之间的连结,我们废除了让男女两性用深刻、成熟又丰富生命的方式,达到性别认同的过程。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