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味便当:30个便当提案╳46种家常配菜╳15道私房好味道

台味便当:30个便当提案╳46种家常配菜╳15道私房好味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便当
  • 家常菜
  • 台式料理
  • 食谱
  • 料理
  • 美食
  • 烹饪
  • 午餐
  • 便当菜
  • 家常便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谁说台味,只能是台湾小吃或是传统台菜?

  ==有一种台味,是日日出现于自家餐桌的家常味。==
  油润咸香的外婆牌红烧肉、母亲午间亲送的栗子烧鸡、夏季才鲜甜脆嫩的红烧小卷、镬气十足的台南海鲜炒意面……

  不务正业男子Ayo的「正业」,是串起食物与食物,以及食物和时空的连结。他的便当盒里的台味,是菜市场里的人情,是便当盒里的乡愁;是外婆和妈妈的手艺,是徘徊不去的旅人记忆;更是日日出现于自家餐桌的家常味。

  ==有一种台味,是把「食物记忆」谨慎装盒。==
  料理,是最能直接传达心意的方式,而便当,则是能疗癒人心的一件事。

  Ayo的便当菜,从厨房里的一块砧板、一把菜刀、一支锅铲、一支炒锅……为起点,带你认识寻常人家厨房里的酱油、花椒、八角、青葱、大蒜、红葱头等味道,熬煮自家的高汤和调味品;再带你走向市场,穿梭于摊贩之间,规划出採买清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市场地图;最后,回到最做便当最重要的小事,传授选择菜色、便当盒,甚至是配色的小秘诀。

  《台味便当》全书以台式家常菜、家庭料理出发,共有30个便当提案,搭配46种家常配菜,再加上15道私房好味道,教你轻松变化每天的便当菜,在匆忙而毫无空隙的日子里,请将食物记忆谨慎装盒,一起用便当抚平内心的一抹皱褶吧。

  「在台湾这块土地,透过不同族群甚至是外来文化影响而发展、融合出来的料理。」这就是我心中的便当,我的台味,也是让这本书充满情感的核心。――――――不务正业男子Ayo

名人推荐

  ★好吃推荐★

  Miss米(上班族的米其林计画)
  Soac索艾克(电视主厨)
  方序中(「究方社」创意总监)
  毛奇(饮食文化作家)
  昉小姐(「Talk Less」版主)
  格子(格式设计)
  詹朴(APUJAN创意总监)

《匠心烘焙:探索欧式面包的黄金比例与风土滋味》 一、书籍核心理念与定位 本书并非聚焦于快速、便捷的亚洲式快餐或家常菜肴制作,而是深入探索以小麦为核心的欧式烘焙艺术。它旨在成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广度的专业级烘焙指南,带领读者穿越面粉、酵母与时间的维度,领略传统与现代欧式面包制作的精髓。我们的目标是超越基础食谱的层面,深入剖析支撑面包风味的底层科学与文化背景。 二、内容深度解析:超越基础的烘焙科学 本书的结构严谨,从基础原料的精选到复杂发酵体系的控制,层层递进,为读者构建起扎实的烘焙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原料的本源与选择 本部分将详尽介绍构成欧式面包的四大核心要素,并提供专业的选择标准: 1. 面粉的谱系: 详细区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硬质小麦粉(如T65、T80、T110)与软质小麦粉的特性。探讨如何根据面包的最终形态(如法棍的酥脆外壳、恰巴塔的气孔结构)来精确匹配面粉的灰分与筋度。我们将引入“面筋网络构建”的微观视角,解释水合作用在不同面粉中的差异表现。 2. 酵母的生命哲学: 深入比较商业酵母、天然酵种(Sourdough Starter)和鲁邦种(Poolish, Biga)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不同培养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如何影响风味的复杂性和面包的保鲜期。书中将附有详尽的天然酵种“唤醒与喂养”时间表,确保初学者也能成功维持健康的酵母菌群。 3. 水与盐的平衡艺术: 探讨水温对最终面团温度(DDT)的决定性影响。盐不仅仅是调味剂,更是对酵母活动和面筋强度的关键调节剂。我们将通过实验数据展示,在不同水合率下,增加或减少2%的盐分对面团延展性和烤后气孔的影响。 4. 油脂的隐形作用: 侧重于无油脂或低油脂欧式面包的制作,分析如黄油、橄榄油在风味贡献、口感修饰方面的微妙作用,尤其是在布里欧修(Brioche)等富裕面包中的精确用量。 第二部分:发酵的艺术与时间控制 发酵是赋予欧式面包灵魂的关键环节。本部分将侧重于时间与温度的精确控制,而非简单的“发酵至两倍大”。 1. 揉面技术的精细划分: 详细演示“搅拌法”(Mixing Method)的差异,包括直揉法、改良式法式揉面法(Autolyse)以及针对高水合面团的“折叠与拉伸”(Stretch and Fold)技术。书中将通过延展性测试图表来指导读者判断面团筋度是否已达标。 2. 冷发酵(Cold Fermentation)的科学: 阐述低温慢速发酵对手工面包风味化合物(如乙酸、乳酸)积累的重要性。提供不同季节、不同配方下,冰箱冷藏发酵的温度曲线建议(例如,从4°C到10°C的梯度变化)。 3. 最终醒发与“烤前状态”判断: 介绍“指压测试”的高级应用,并说明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如使用发酵箱或蒸汽)如何判断面团是否处于最佳入炉状态,避免过度发酵导致面团塌陷。 第三部分:欧式经典面包的深度解析 本书将系统介绍一系列经典欧式面包的制作,每一个配方都附带深入的原理分析和技巧提示: 1. 法式硬皮面包系列: 传统法棍(Baguette Traditionnelle): 强调精准的滚圆、整形手法(手感与视觉的统一),以及烤箱内蒸汽的创造与管理,以达到薄而脆的外壳和开放的气孔结构。 乡村白面包(Pain de Campagne): 侧重于天然酵种的酸度管理,以及全麦粉的吸水性处理。 2. 意大利硬质面包系列: 恰巴塔(Ciabatta): 专注于极高水合面团的操作技巧,使用刮刀而非手,以及如何保持面团内部的空气结构。 佛卡夏(Focaccia): 探讨橄榄油的浸润深度与香草的搭配艺术。 3. 维也纳与丹麦系列(富裕面团的精妙): 法式可颂(Croissant): 详细图解“开酥”的层次控制,包括黄油的软硬度与面团的匹配,以及在不同温层下的折叠工艺。 丹麦酥(Danish Pastry): 介绍如何处理奶酪或果酱馅料的包覆技巧,确保烘烤后不溢出。 4. 黑麦与谷物面包: 深入探讨黑麦粉的特性(不产生强力面筋),以及如何通过添加麦芽粉或酸性液体来确保高比例黑麦面包的结构完整性。 第四部分:烤箱之外的技巧与工具 烘焙不仅仅是配方,更是对工具和环境的理解。 1. 烤箱温度的校准与热源管理: 教导读者如何使用烤箱温度计验证家用烤箱的实际温度,并指导如何通过放置烤石或铸铁锅来模拟专业石板炉的蓄热效果。 2. 烘烤中的蒸汽: 分析蒸汽对美拉德反应和糊化过程的影响,提供家用烤箱制造蒸汽的多种有效方法(喷雾、水盘、冰块投掷法)。 3. 成品冷却与储存: 讨论面包冷却的“呼吸”过程,以及如何根据面包类型(硬皮与软皮)采取不同的储存方式,以最大化风味和新鲜度。 三、本书特色总结 本书旨在为烘焙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以欧洲传统技术为蓝本的进阶学习路径。它摒弃了对快速成功的浮夸承诺,转而强调对手工制作的尊重、对基础科学的理解,以及对小麦风味深度的挖掘。读者将学会的不是简单复制食谱,而是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最终能根据自己的原料和环境,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结构完美、风味醇厚的欧式面包。这是一本关于耐心、精度与风土的烘焙哲学之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不务正业男子Ayo


  本名高承祐。致力将料理融合传统与新式手法来呈现台湾在地精神的饮食工作者。

  从小崇仰外婆和母亲在厨房里的俐落身影,并跟在她们身后学习做菜,耳濡目染间养成扎实的料理底蕴。长大进入餐饮业打滚了几年,开始在网路社群上分享每日便当料理而广受注目。深信料理是最能直接传达心意的方式,也最能代表一个人真实的一面。

  脸书:www.facebook.com/ayokaoc/
  IG:www.instagram.com/ayobento/
 

图书目录

002 - 序
008 - 前言 台味与便当,让我离家不远


Chapter 1 有一种台味
016 - 厨房,料理的游乐场
024 - 料理中的百般滋味
034 - 做一道好菜,细节才是功夫

Chapter 2 走,我们上市场、做便当
042 - 市场的温情与浪漫
046 - 画出自己的市场地图
051 - 准备便当时,最重要的小事

Chapter 3 今天便当吃什么?
自家餐桌妈妈味
057 - 红烧肉便当
061 - 回锅肉便当
065 - 荫豉排骨便当
069 - 粉蒸肉便当
073 - 栗子烧鸡便当
077 - 鸡丁豆腐盖饭便当
081 - 酥炸酒酿排骨便当
085 - 铁板牛排便当
089 - 红烧小卷便当
093 - 糖醋鱼片便当
097 - 红烧牛肉便当
101 - 椒香炸鸡块便当
懒人救星便当菜计画
105 - 微微辣洋葱肉燥便当
109 - 四季豆蒸肉丸便当
113 - 珍珠丸子便当
117 - 味噌烧鸡便当
121 - 奶油蕈菇烩鸡便当
125 - 辣味烤鸡腿串便当
重磅浓厚的饥饿救援饱食
129 - 沖绳风味黑糖炖肉便当
133 - 奶酱蔬菜炖肉便当
137 - 姜烧牛肉便当
141 - 辣味番茄肉丸便当
145 - 煎烤鸡肉丸便当
149 - 酥炸香料肉饼便当
潇洒甩锅的炒锅料理
153 - 日式炒面便当
157 - 台南风格炒意面便当
161 - 高丽菜干炒松坂猪便当
165 - 辣味噌炒猪肉便当
169 - 喫茶屋风格那不勒斯面便当
173 - 韩式辣炒牛肉便当

Chapter 4 吃不腻的寻常味
178 - 红烧豆腐
179 - 椒盐豆腐
180 - 铁板豆腐
181 - 味噌酱烤豆皮
182 - 烤芥末美乃滋山药
182 - 虾仁炒蛋
183 - 盐麴葱花嫩蛋
183 - 番茄炒蛋
184 - 蜂蜜橙汁烤番薯
184 - 盐烤番薯
186 - 奶油蒜味马铃薯
186 - 葱烧香料马铃薯
187 - 辣酱马铃薯
188 - 椒盐马铃薯
189 - 味噌酱烤玉米
189 - 鸡汁煮玉米
190 - 玉米炒薯丁
191 - 奶油蒜味烤玉米
191 - 汤煮豆皮高丽菜
192 - 鸡汁高丽菜苗
192 - 凉拌四季豆
193 - 椒盐四季豆
194 - 柴鱼四季豆
195 - 蒜炒青花菜
195 - 煎烤青花菜
197 - 凉拌青花菜
197 - 蒜烤白花菜
198 - 汤渍小松菜
198 - 小松菜炒香肠丁
199 - 蒜炒菠菜
199 - 胡麻菠菜
200 - 汤渍菠菜
201 - 凉拌冬粉菠菜
202 - 蒜炒青花笋
202 - 煎烤青花笋
203 - 凉拌青花笋
205 - 煎烤筊白笋
205 - 凉拌筊白笋
206 - 煎烤杏鲍菇
206 - 铁板风味金针菇
207 - 蒜炒综合野菇
207 - 综合烤蔬菜
208 - 煎玉米笋与栉瓜
208 - 清炒娃娃菜
209 - 樱花虾炒苋菜
209 - 煎烤芦笋

Chapter 5 私房好味道
213 - 照顾的心意—菠菜排骨粥
217 - 妈妈的私房家常炸酱面
221 - 只有夏日才好吃的樱花虾丝瓜面线
225 - 外婆独门的咸酸甜红翡翠拌菜
229 - 秋冬的当季鲜美组合—蛤蛎焖煮高丽菜
233 - 童年暑假的点心时光—煎馒头夹烧肉与腌菜
237 - 得配七碗饭的浓郁南瓜什锦煲
241 - 口感惊奇的过猫沙拉
245 - 人生从此不怕苦—梅腌山苦瓜
249 - 加了金桔与紫苏更好吃—小卷炊饭
253 - 清爽的油炸小食—柠檬炸鸡柳配塔塔酱
257 - 适合早餐也宜下酒—芥末马铃薯沙拉
261 - 替旅人的心加温—辣炒章鱼年糕
265 - 惊艳全场的家宴菜—腊肉烤鸡配烤蔬菜
269 - 最有滋味的临别赠礼—泰式烤松坂猪配柠檬酸辣酱

272 - 后记 十年一刻,我想说的是……

图书序言



  从我进入餐饮业工作,一直到现在成为自由料理工作者,算一算刚好十年了,而我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能够写一本食谱书。

  十年前,我是个刚升上大学没多久的小鬼,平时不是泡在社团瞎忙,就是跟着系队打篮球,面对课业时,也是爱读不读的状态,要考试前才会开始准备。对于未来也没什么想法跟打算,生活只求平凡度过就好,如果要一个词形容当时浑浑噩噩的我,我想应该就是「鲁蛇」吧!

  大二那年,我为了想多赚点零用钱,经由朋友推荐进了当时正流行的美式早午餐餐厅打工,但我怎么样也没想到,这竟然是我人生开始转变的契机。在这之前,我接触的厨房工作,只有小时候在厨房里帮外婆、妈妈做些剥豆荚、挑菜这些简单的事,还有偷吃她们刚煮好的菜餚,其他更深入的都一窍不通。所幸负责带我的前辈一点也不弃嫌我这张白纸,从认识食材、洗菜切菜开始,到学习基本烹饪技术,他一路都在我身旁细心指导。渐渐地,我爱上了穿梭在厨房里的节奏感跟步调,虽然必须付出相当多的劳力与时间,但我倒是挺乐在其中,甚至还为此一度「认真地」荒废了课业,从小到大什么事都做不好的我,也找到了成就感与自信,对于未来想要走向饮食工作者的目标,也在这段时间一点一滴的确立了。

  于是我转学去念了餐饮管理系,开始学习餐饮知识与学问,毕业后出了社会,也顺利地进入相关的企业工作,每天虽然过着忙碌稳定的日子,但也好像逐渐失去了热情跟想要进步的动力。

  在我任职餐饮集团内勤人员的第一年,因为吃腻了公司附近店家的料理,决定开始每晚回家下厨,做上一些自己爱吃的料理来带便当,想说也可以顺便省点钱,结果,当然是没有比较省,自己吃的总是会选比较好的食材。重拾锅铲之余,我还开了一个Instagram 帐号,分享我平时做的上班族男子便当照片,用便当菜搭配看似碎碎唸的文字,记录或是回忆那些曾经发生过在我身上的故事,或是对料理的想法。起初真的只是觉得好玩、有趣而已,却意外地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参加市集活动贩售料理。虽然这个玩票性质的「副业」,会耗掉不少可以好好休息的时间,但我好像再次找到了当初在厨房里的那种快乐,也为整天面对电脑萤幕跟表格这种百无聊赖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救赎的光。

  就这样一路「不务正业」了两年之后,我收到了现在经纪公司老板白尊宇的邀请,加入自由料理工作者的行列,当下真的不敢置信。虽然我是喜爱烹饪的人,也喜欢研究生活中饮食的相关议题,但,那都只是兴趣而已,真要放弃有固定收入的工作,我实在没信心,也觉得自己还没有本事成为一个必须不断产出作品的自由工作者,想了想,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机会。但准备要发出婉拒讯息的当天,我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打开了一个筹备了大半年的企划,这个企划完全没有新的进展,而且似乎也会跟着公司营运方针的改变而胎死腹中,如果继续跟这案子一起躺着烂,继续将就着,日子还是可以过,也还是会有新的工作任务,只要习惯了就好,但想到这我不自觉地感到羞愧,「真的要一直这样下去吗?」我问了自己。

  回想起自己决定从事饮食工作最初的那二、三年,我脸上还有笑容,即使再辛劳也能迅速恢复精神,我想找回那样的生活,如果不能提起勇气踏出舒适圈,消磨殆尽只是迟早的事。于是关掉了企划案视窗的我,打开了另一个空白的Word 档案,写了辞呈,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成为自由料理工作者之后,我以台式家常菜与便当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试着透过各种企划和大家见面,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喜欢烹饪。这本用便当料理连结生活与记忆的食谱书,没有艰深复杂、难以消化的理论,它仅仅是记载着餵养我长大的家常味背后的故事,还有这十年来我在生活、工作、旅行当中所累积的知识与方法、味蕾经验,当然还有可以在家轻松复制出的美味食谱。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开始喜爱下厨,用料理去连结自己生命中难忘的故事与记忆。

图书试读

前言
 
台味与便当,让我离家不远

 
台湾的便当文化,从日据时期便流传至今,在过去还没有这么多外食选择,也没有学校营养午餐的年代,带便当可以说是许多人成长中相当重要的回忆,同时也餵养了好几代的人。
 
但是,因为饮食文化、习惯以及气候的问题,台湾人对于便当的需求跟日本人是有许多差异的,像大部分的台湾人跟习惯吃冷饭冷菜的日本人不太一样,非得吃到温热的便当感觉才会对,我想有一部分应该是料理类型的问题,台湾人习惯吃的料理以快炒或是炖卤居多,这些料理大部分要在热的时候品尝味道才会好。另外一个原因,我想就是因为气候的缘故,位在东南亚的台湾,气候大多时候潮湿闷热,如果没有特别注意冷藏保鲜,会有造成食物酸败或食物中毒的风险存在。
 
讲到这,我就想起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便当。
 
便当,是有灵魂的
 
在我刚唸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吃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或是早上送进蒸饭箱蒸热的隔夜便当菜。
 
后者的回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不是特别美味的,因为这样的便当,大部分都是由家里准备的居多,而且多是前一天做的晚饭,隔天再带去学校或公司蒸热来吃,等于说不到24 小时又要吃到一样的菜色。
 
但是我的便当不一样。
 
那时候,班上只有我一个人的午餐便当是妈妈当天现做,而且亲自送来的。因为妈妈对料理的营养和品质要求标准很高,她也不让我把便当拿去蒸,我还记得她说过:「我们小时候就是带便当到学校蒸,那个蒸饭箱的味道太恐怖太杂了,各种菜餚气味互相沾染在一起,就像大杂烩一样,食慾都没了!」
 
所以,妈妈会在我吃完早餐出门上学后,赶去市场挑菜买肉,再赶回家一道一道菜做起来装进便当盒里,几乎也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做完后趁热送去学校给我。因为便当里都是新鲜热菜,打开的那一个瞬间,热气与香气会毫不客气地四散出去,我几乎可以从别的同学眼里,看到他们的羡慕跟嫉妒。不好意思的同时,又会感到很骄傲,我可是有当天现做便当可以吃的人呢!也因为妈妈亲送便当这件事,我变成班上午餐时间里最开心的人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好的食谱,应该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幸福。它不应该高高在上,也不应该需要太多繁琐的步骤。《台味便当》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亲切,讲解也十分细致,没有太多专业术语,非常适合我这种厨房小白。书中的便当提案,不仅仅是菜品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巧思。例如,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让便当看起来更有食欲;如何通过不同食材的口感组合,让每一口都充满惊喜。那些家常配菜的讲解,更是详细到连火候、调味的时机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试着做了里面的“麻油鸡腿便当”,那浓郁的麻油香和鸡腿的软糯,简直是绝配。而且,书里分享的“私房好味道”,更是为我的便当增添了不少亮点。比如,那道“XO酱炒西兰花”,简单却异常鲜美,一下子就让普通的西兰花变得与众不同。这本书,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原来美味的便当,可以如此简单,又如此充满心意。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个关于爱与生活的美好分享。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便当文化有着莫名的情结。总觉得,一份精心准备的便当,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承载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偶然间在书店翻到这本《台味便当》,瞬间就被它那朴实却充满诱惑力的封面吸引了。翻开书页,一股熟悉的家的味道扑面而来。书中的每一个便当提案,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家的故事。不是那种为了摆盘而刻意装饰的网红便当,而是真正贴近日常、充满烟火气的台式家常便当。从配色到食材的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刚刚好”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里那些搭配建议,它们总能精准地抓住便当的灵魂——如何让有限的空间里,呈现出丰富而和谐的色彩和口感。比如,如何用一道颜色鲜艳的炒时蔬搭配一份香气四溢的卤肉,再佐以一颗金黄的煎蛋,就能瞬间点亮整个便当盒。而且,书里讲解的技巧非常实用,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做出不输餐厅水准的便当。它不只是提供食谱,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厨房导师,一步步引导你如何将对家人的爱,化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评分

我一直觉得,做菜这件事,最难的是创新,其次是坚持。尤其是在追求“吃得健康又好吃”这件事上,常常会陷入两难。但这本书,仿佛给了我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台味便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新奇的菜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利用最寻常的家常菜,组合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便当。那些配菜,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无论是酸甜可口的番茄炒蛋,还是咸香下饭的酱油肉,亦或是清爽解腻的凉拌小黄瓜,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元素。然而,当它们被巧妙地组合进不同的便当提案中,就立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试着照着书里的某个提案,为我先生准备了一份午餐。结果他回来后赞不绝口,说这味道太熟悉了,但又比平时吃到的更丰富、更有层次感。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便当的魅力,不在于有多么复杂的烹饪技法,而在于如何将这些看似平凡的家常味道,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常菜”的价值,也让我更加享受为家人准备餐点的过程。

评分

阅读《台味便当》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美味的探索之旅。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创意的便当提案深深吸引,它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组合方式,而是大胆地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食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味蕾体验。书中的家常配菜,我本身就很熟悉,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发现它们原来可以有这么多不一样的烹饪方法和搭配可能性。比如,我一直以为青椒炒肉丝就是那样,但书里教我如何用一点点糖和酒去提鲜,让味道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更让我激动的是,那些“私房好味道”,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们每一道都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让我的便当不再只是满足于“吃饱”,更能带来一种“惊艳”的感觉。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好,图片清晰,步骤分明,让人阅读起来非常流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便当,更激发了我对烹饪的热爱,让我开始享受探索不同风味、创造属于自己独特便当的过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种“不知道该做什么菜”的迷茫期。每天下班回家,面对着冰箱里的食材,总是提不起精神。但《台味便当》就像一股清流,瞬间点燃了我对烹饪的热情。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首先是30个主题便当提案,每一个提案都配有精美的图片,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接着是46种家常配菜的详细讲解,这些配菜的选择都非常接地气,而且操作起来并不复杂。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包含了15道私房好味道,这些菜式带着一种独特的风味,让你的便当瞬间升级。我试着做了书里的一道“古早味香肠炒饭”,那独特的酱汁调配和米饭的口感,简直让我回到了童年。而且,这本书的配菜非常灵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手边的食材进行调整,完全不会有“刻板”的感觉。它鼓励你去发挥创意,去尝试不同的搭配。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书里的这些菜肴,我发现自己对食材的理解更深了,对味道的把握也更精准了。现在,每天为家人准备便当,已经变成了一种充满乐趣的习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