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被宣告罹患癌症的人,就像是人生路上突然遇到了交叉路口。
即使是同一类型、同样阶段(期数)的癌症,也会因为治疗方式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有些患者顺利从癌症中康复,当然也会有状况不良、病情持续恶化的人。
更进一步说,即使是同一种类的癌症及同一阶段的癌症,也会存在能生存下来的患者,以及没办法继续存活的患者。
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在哪一点产生分歧的呢?
癌症,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累积形成的。
一般来说,当检查时在体内发现一公分左右的肿瘤,才会被宣告罹癌。肿瘤的重量大约一公克,细胞的数量约十亿个。肿瘤在一公分时即被发现的话,通常处于癌症早期,但其实这般大小的肿瘤已是癌症细胞生成多年后产生的结果。
在检查中被发现的癌症细胞是继承自父母的遗传基因,透过我们的生活习惯、累积下来的压力等原因长成的。
一旦这样思考,就会惊觉最初的交叉路口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吗?
如此一来,由于生活不健康而导致癌症的患者,在被告知罹癌时,其实已经无法挽回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
不如说,我认为在被告知罹癌后,才存在真正重大的分歧点。
当患者被告知罹癌后,必须针对癌症的治疗做出几个决定,并且会因为选择上的差异而影响治疗程度。
重要的是,为了做出比较好的选择,患者必须知道对自己有帮助且正确的资讯。
患者会在癌症的「标准治疗」及「尖端医疗」之间做选择,大部分的患者或许认为「尖端」比「标准」来得高级,所以期望可以接受尖端医疗,对吧?
毕竟,「标准治疗」这个名称给人一种「普通」、「中等」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癌症治疗中,所谓的「标准治疗」指的是有实际的科学根据(证据)证明其治疗效果良好,属最为推荐的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尖端医疗」指的是在最前端研究中进行的医疗方式,尚未有确定的评价,科学根据也还不够的治疗方法。
因此,尖端医疗虽在短期内是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其实还在试验阶段,只要没有足够的实证,便无法升格为标准治疗,往后无法实际用于治疗的状况也很常见。
换言之,无法期待使用标准治疗能痊癒的患者,能够选择尝试尖端医疗。
当患者必须针对治疗方式做出选择时,是否了解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差异,会对选择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便是提供与癌症相关的基本资讯,以帮助患者做选择,下定决心。
此外,也希望尽力告知患者一些必须了解的资讯。
现在,网路、电视和书本等媒体,流传着许多关于癌症的资讯,其中包括对患者有益的资讯,也有完全错误的资讯。
关于这件事,本书会尽可能地指出正确与错误的资讯,希望借此减少误导患者的资讯。
于此同时,我也希望透过本书,将自己从超过一千个临床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和见解,传达给大家。
我从九州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进入外科,此后超过二十年都从事癌症患者的治疗。
研究所时期,我以癌症为主题做了研究,在那之后五年,我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医学系留学,这是一所以治疗胰脏癌闻名的大学附设医院,进行着最前端的癌症研究。
而现在我身为大学附设医院的肝胆胰脏外科主任,主要专业是胰脏癌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癌症可以被治癒,但是,胰脏癌仍是现今被认为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
罹患胰脏癌后生存率大约为10%,虽然很遗憾,但的确很多人因胰脏癌去世。
胰脏癌是一种几乎没有自觉症状的癌症,所以当发现罹癌时,通常都是较后期的状态了。
常常在发现的当下,癌症已经在胰脏周围扩散并转移到肝脏等其他器官,以至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即便做了手术,也很容易复发。
换句话说,胰脏癌的难以察觉,常常导致患者是在极为突然的状况下面临残酷的现实。
胰脏癌就是如此棘手。身为一个专科医生,除了一边跟患者密切沟通外,我也必须持续寻找能让患者脱离威胁的方法。
虽然在我治疗的胰脏癌患者当中,不少因为我能力不足而过世的患者,但也有人克服了逆境,存活下来。
在被告知罹癌后,患者做什么比较好呢?不能做什么呢?
从存活下来的患者身上,有着可以作为往后治疗的参考价值,受益于这些患者,我学到了好多事情。
也许可以说是生存者的智慧吧。我想把它们传达给大家。
我相信这种经验来的智慧,不仅能用在治疗胰脏癌上,对所有癌症患者的治疗都会有帮助。
六十多岁的S女士因为糖尿病恶化来医院看诊,检查结果发现胰脏有一颗2.5公分的肿瘤,被诊断为胰脏癌(当时为4A期)。
S女士理所当然地因被宣告罹癌受到了巨大冲击,S女士的妈妈、妹妹都是因为胰脏癌去世。S女士表示自己在被告知罹患胰脏癌的那个瞬间,「脑袋突然一片空白」。
此后,S女士持续被负面情绪影响。半夜肚子痛醒来时,不自觉想着「若是疼痛转移的话,我是不是就会死了……」,想着想着就难以入眠,日子不断如此重覆持续着。
但是她决定重新振作,她向我表示「我还不想死」。
S女士选择了「术前化学疗法」,在手术前做抗癌剂治疗。
我以「只要还能进行手术,就是不幸中的大幸」来鼓励S女士,建议她每天乐观生活、确实摄取蛋白质和做运动。
手术前持续了两个月的抗癌剂治疗,在没有发生特别副作用的状况下,手术日来临了。
被判定为癌症的三个月后,S女士做了一併切除门脉(胰脏内的重要血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消化系统的癌症中,被列为大手术的类项)。S女士术后没有引发任何併发症,顺利出院。
S女士在那之后开始了术后的抗癌剂治疗,虽然会因身体倦怠等副作用困扰,仍顺利完成了术后一年期的治疗。
门诊检查时,S女士总会与我谈论饮食和生活的事,我也建议她凡事採取积极态度。最初的门诊时,她总是表现出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她渐渐会在会面时展露笑容了。
手术后已经过了两年半,S女士的恢复状况良好、癌症没有复发,非常朝气地生活着。
从S女士克服癌症的宝贵例子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①如何克服被宣告罹癌的冲击
②如何选择治疗法
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④针对抗癌剂该怎么规划对策
被宣告罹癌后,多数人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脑袋一片混乱。能否整理好心情、重新振作是很重要的。S女士虽然最初也十分震惊,但决定重整心情后,便能镇定地面对罹癌的事实。
接着,最让主治医生和患者头痛的便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法了。
术前化学疗法是在手术前使用抗癌剂,使癌细胞缩小以提升手术成功率的治疗方法。以前多是针对乳癌等癌症使用,但近年许多人亦开始关注化疗运用于胰脏癌治疗的状况。
当然,也有「不想要在手术前化疗」以及「不做手术,只选择抗癌剂」的选项,S女士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了新的治疗法。
另外,手术前的饮食及运动等,都需要确实地做「术前复健」(请参本书内文)。S女士在手术顺利成功后,使用抗癌剂作为术后(辅助)化学疗法,顺利度过了追加的治疗期间。
综合以上努力,S女士顺利克服了第四期的胰脏癌,现在身体十分健康。
诊断出癌症后,患者在不同阶段下了怎么样的决定,以及为了贯彻自己的选择,该用什么方式积极对抗癌症,都是很重要的课题。
不同的选择及治疗方式,带领患者走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本书针对患者面临被宣告罹癌、手术前、术后三个不同的阶段分为三大章,列出患者应该要知道的事情。
特别希望有以下情形的患者阅读这本书。
●被宣告罹患癌症后心情低落的人
●由于癌症治疗法的选择而烦恼的人
●考虑是否要寻求「第二意见」的人
●不想做癌症手术的人
●想接受癌症手术的人
●使用抗癌剂治疗中的人
●希望避免复发、转移的人
●癌症复发的人
●寻求对癌症治疗有效的饮食方法及营养品的人
如果本书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或其家属迎向明亮的未来,那将会是我很大的荣幸。
二〇一八年六月
产业医科大学第一外科讲师 佐藤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