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

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南亚菜谱
  • 酱料
  • 调味品
  • 美食
  • 烹饪
  • 中英对照
  • 异国风味
  • 家常菜
  • 东南亚美食
  • 食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Nicole长大的地方马来西亚沙登新村,到处都是「大炒」美食,「大炒」即是香港人的大排档,Nicole的妈妈以前卖客家板面 ,舅父则经营大炒,在家人薰陶下,她自小会下厨。后来在香港组织家庭,又得奶奶真传广东海南菜秘诀。

  本书介绍马来西亚地道家乡酱料,包括海南鸡饭辣椒酱、黄金奶油酱、金香酱、参巴马拉盏酱等,是Nicole对外婆、母亲、舅父们回忆的味道,也令香港人认识马拉的食味。

  资料方面:认识东南亚材料、自家做酱的工具、储存知识及小技巧等。

名人推荐

  高永文医生(前食物及环境局局长) 

  认识Nicole之前,我已经是她品牌的支持者。对Nicole’s Kitchen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无添加又好吃,特别是她的果蜜茶和住家靓酱。后来偶然下认识了Nicole本人,才知道原来她是马来西亚华侨,而我亦非常欣赏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马来西亚应该是我去过最多次数的国家吧!
  从一位全职妈妈到创立自己的食品品牌,其实一点也不容易。知道Nicole今次为出书,特地回去马来西亚,拍摄当地的人文风情,还有她的拿手惹味酱料食谱,恭喜她的首本食谱面世。
  在现今社会,还有那么用心制作食品,经营品牌的人,很难得。希望大家亦多加支持。

  品冠(着名情歌暖男歌手) 
  同样是来自马来西亚,离乡背井在外地拼搏、生活,我和Nicole认识超过20多年了,一讲到马来西亚的人文、情感、美食对我们来说都是心中难以忘怀的情意结。
  向来知道Nicole厨艺高超,也尝过她的家宴,这次她的食谱有她拿手酱料,也有分享很多马来西亚的人情、风味和感人故事,绝对值得大家支持!
 
香料的史诗:穿越马六甲海峡的风味图景 《香料的远航:从摩鹿加群岛到世界餐桌的传奇旅程》 这是一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香料贸易史诗的著作,它聚焦于那些塑造了世界格局、引发了地理大发现,并最终定义了全球烹饪美学的关键性元素。本书并非关于具体的食谱指南,而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讲述了香料如何成为驱动文明交流、冲突与融合的无形力量。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源头——香料的地理起源与早期贸易 本书伊始,我们将追溯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香料——丁香、肉豆蔻、肉桂和胡椒——的神秘起源地。我们的旅程始于“香料群岛”,即今日的摩鹿加群岛。在这里,我们考察了早期土著社区如何系统性地种植和采集这些珍贵资源,以及这些物质如何通过极为复杂的内陆和海上传播网络,跨越数千英里,进入印度、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世界。 我们详细分析了早期的贸易结构。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品交换,而是涉及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的复杂体系。在古代,香料不仅是调味品,更是医药、防腐剂和宗教仪式的必需品。我们审视了罗马帝国对香料的狂热需求如何掏空了国库,以及阿拉伯商人如何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严密控制着“香料之路”的命脉,确保信息与货源的垄断。这些记载详尽地描绘了香料贸易的早期伦理和规则,揭示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亚洲内部贸易网络的精妙与韧性。 第二部分:欲望的航线——大航海时代的风暴与征服 随着欧洲对东方财富的渴望日益增长,香料的需求转化为无休止的探险动力。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于十五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那段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主导的“香料战争”。我们摒弃了浪漫化的探险叙事,转而聚焦于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残酷现实。 瓦斯科·达伽马绕过非洲之角,开启了直接海上贸易的时代,这标志着阿拉伯中间商垄断地位的终结,但也引发了新的殖民暴力。我们深入分析了葡萄牙人如何在果阿建立贸易据点,以及他们如何使用武力控制关键的狭窄水道,如霍尔木兹和马六甲海峡。 特别地,本书详尽地考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崛起。VOC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它更像一个拥有军队和外交权的准国家组织。我们剖析了他们如何通过欺骗、契约奴役和毁灭性的垄断行为,系统性地将丁香和肉豆蔻的产地范围压缩到极小的区域内,以维持天价。书中包含了对早期航海日志、公司文件和殖民地记录的交叉比对,以还原那个时代商业帝国主义的真实面貌——效率与残暴并存。 第三部分:风味与权力——香料对全球文化的渗透 香料的远航不仅仅是货物运输,它也是文化基因的载体。本书的第三部分探讨了香料如何在传入新世界后,如何被本土的烹饪传统所吸收、改造和最终固定下来。 我们探讨了胡椒在欧洲人餐桌上的“去神秘化”过程。当胡椒变得普遍可得后,它如何从奢侈品转变为日常必需品,以及这种转变如何影响了欧洲人对“异国情调”的味觉定义。同时,我们也考察了肉豆蔻和丁香在美洲殖民地,尤其是在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经济中的作用,它们如何与奴隶制度紧密捆绑,塑造了新的区域性风味。 一个重要的章节专门讨论了“替代品”与“真伪之辨”。随着贸易的普及,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冒品和低劣的替代物。本书分析了古代和中世纪社会如何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来区分真假香料,以及这些标准本身如何成为社会阶层和知识权威的体现。 第四部分:走向现代——从垄断到全球供应链 最后,本书将视角投向近现代。我们记录了十九世纪末,随着植物学研究的进步,欧洲列强如何成功地将丁香和肉豆蔻的种植技术“移植”到新的殖民地,如桑给巴尔和格林纳达,从而彻底瓦解了早期亚洲的垄断地位。 我们审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香料贸易如何从高度集中的殖民模式,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由期货市场和跨国农业集团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本书以对可持续性农业和公平贸易运动的考察作结,反思了几个世纪以来,那些驱动世界探索和冲突的核心风味,在当代所面临的伦理与环境挑战。 《香料的远航》是一部跨越地理、历史、经济和感官的深度著作。它揭示了厨房里看似微不足道的调味品背后,所蕴含的波澜壮阔的全球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婉秋(Nicole Wong)


  是马来西亚华侨,曾在越南工作七年,后来港结婚生活,因儿子食物敏感而决定自己动手做果酱,2011年开始在家自制果酱,后来自设工场,每天亲自处理果酱、果茶及调味酱料,在诚品、Citysuper、Green Common等有售。2017年更获得Hong Kong Health Award香港健康产业年度大奖2017「最佳优质手工食品大奖」。

图书目录

友人序
品冠 2
高永文医生 3
Mr. Samuel Lee Sum 4
Mr. Francis Jone 5
潘仕宝小姐 5
序 6
认识东南亚材料 12
齐来学煮酱料 18

马来西亚经典美食
巴生肉骨茶 20
香兰戚风蛋糕24 (QR code)
糯米流心球 27
椰糖西米布丁30
金桔话梅冰32

chapter 1 酱料•肉类
客家妈妈的巧手好菜
老妈子蘸酱35
木耳冬菇肉碎酱38
客家油浸板面(木耳冬菇肉碎酱)41 (QR code)
猪油渣香葱干捞酱46
海南鸡饭辣椒酱48
海南鸡饭姜蓉 50
鸡油饭 51
海南鸡 52
客家五香南乳炸猪肉(南乳腌肉调味汁)53
客家瓦煲焖猪肉(南乳腌肉调味汁)56
客家五香扣肉(客家五香调味汁)58
美味的回忆:客家黄酒鸡62
猪脚姜64
河婆擂茶66 (QR code)
客家酿豆腐 69

chapter 2 酱料・海鲜
大排档的惹味酱料
老鸡大地鱼上汤74
面豉酱蒸鱼75
黄金奶油酱炒大肉蟹(黄金奶油酱)78
绍兴姜蓉蒸鱼(绍兴姜蓉酱)80
金香酱炒大肉蟹(金香酱)83 (QR code)
妈蜜猪扒 86

chapter 3酱料・马来西亚招牌酱
马来西亚的味道--多元种族的文化
参巴马拉盏酱90
参巴马拉盏蛳蚶(参巴马拉盏酱)92 (QR code)
辣椒参巴酱94
参巴蕉叶烧魔鬼鱼(辣椒参巴酱)96
马来咖喱酱98
咖喱鱼头杂菜煲(马来咖喱酱)100
仁当酱102
娘惹喇沙酱105
娘惹喇沙面(娘惹喇沙酱)106
美味的回忆:家乡XO鱼头米粉 108



chapter 4酱料•小点心
陪伴成长的小点心
斑兰加央酱112
焦糖加央酱115
加央角117
咖喱角(咖喱酱馅料)118
菜脯粒粒120
水粿(菜脯粒粒)121
美味的回忆:夹饼 122

chapter 5 酱料•地道的酱料
马来西亚夜市街头小食
花生沙爹酱 126
沙爹烤鸡串(花生沙爹酱)128 (QR code)
马来炭烧鸡翼(炭烧腌汁)130
马拉盏炸鸡(马拉盏腌汁)132
啰喏酱134
捞水果啰喏(啰喏酱)135
美味的回忆:原味盐焗鸡 136
药材鸡 138
薄饼 140

chapter 1
Sauces for meat dishes
Homestyle classics by my Hakkanese mom
Mom’s signature dip 144
Wood ear and mushroom ground pork sauce 145
Hakkanese Pan Mee (in wood ear and mushroom ground pork sauce) 146 (QR code)
Pork crackling and spring onion sauce 148
Chilli sauce for Hainanese chicken rice, Ginger dip for Hainanese chicken rice 149
Seasoned rice 150
Hainanese chicken rice 151
Hakkanese deep-fried pork belly with five-spice and tarocurd 152
Hakkanese braised pork belly in clay pot (with tarocurd marinade) 153
Hakkanese five-spice braised pork belly with taro (in Hakkanese five-spice sauce) 154

chapter 2
Tangy sauces, street hawker style
Dried plaice chicken stock 155
Steamed fish with spicy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156
Fried mud crab in golden butter sauce 157
Steamed fish with Shaoxing ginger sauce 158
Fried mud crabs in lemongrass dried shrimp sauce 159 (QR code)
Pork chops in Marmite sauce 160

chapter 3
Signature Malaysian sauces
The taste of Malaysia – a multiracial culture
Sambal belacan 161
Blood cockles in Sambal belacan 161 (QR code)
Chilli Sambal 162
Grilled stingray on banana leaf with chilli Sambal 163
Malaysian curry 164
Fish head curry with assorted vegetables (Malaysian curry) 165
Rendang sauce 166
NyonyaLaksa sauce 167
NyonyaLaksa noodle soup 167

chapter 4
Sauces. Snacks
Childhood snacks I grew up with
Pandan Kaya spread (coconut egg jam) 168
Caramel Kaya spread (coconut egg jam) 169
Kaya Danish 170
Samosa (curry sauce) 171
Dried radish sauce 172
ChweeKueh (steamed rice cake) (dried radish sauce) 173

chapter 5
Authentic local sauces
Famous snacks from Malaysian night markets
Peanut satay sauce 174
Grilled chicken satay on skewers 175 (QR code)
Malaysian chargrilled chicken wings (Marinade for chargilled meat) 176
Belacan deep-fried chicken (Belacan marinade) 177
Rojak sauce 178
Fruit Rojak 178

Malaysian classics
KlangBakKutTeh (Herbal pork rib soup) 179
Pandan chiffon cake 180 (QR code)
Sweet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with runny filling 181
Palm sugar sago pudding 182
Plum-scented calamansi drink 182

Unforgettable culinary memories
Hakkanese braised chicken in glutinous rice wine 183
Pork trotters and ginger in black vinegar 184
Lei Cha in He Po style (Hakkanese gruel with herbs and nuts) 185 (QR code)
Hakkanese stuffed tofu 186
Homestyle rice vermicelli soup with fish head and cognac 187
Pancakes 188
Salt-baked chicken 189
Herbal steamed chicken 190
Summer rolls 191

 

图书序言



  小时候,我已是一个很有口福的孩子,常常趁人家开饭时「不小心」出现。很多长辈都喜欢请我吃东西,他们说是因为我吃东西的样子很滋味,什么都说好吃,也什么都敢吃,长辈们都被我的甜嘴赞得心花怒放。

  我小学时母亲最喜欢煮饭,我就担当小帮手。母亲耐心地教我煮饭,所以五年级时我就已经开始客串,炮制简单的晚餐。其实母亲最希望我离家出外打拼时,可以煮点好吃的给自己,不要乱吃外面的东西。

  长大之后,我任职过美容和酒店行业,因为常常出差,很幸运尝过不同地方的优秀料理。

  结婚后孩子出生了,我当了全职家庭主妇,才正式在「少林寺」――我奶奶的厨房下苦功。除了一日三餐自己煮外,也上了不同的烹饪课程,看了很多食谱,不耻下问地请教了很多「煮」妇高手,用笔记记下他们的拿手食谱,还有这十多年来我不停钻研而得到的烹饪心得。

  家里经常宴客,每次人数都不少,煮的菜式要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国籍、性别、年龄等,还要管理好时间、时节、时令等问题。突然间觉得,家庭主妇才是真正的一门专业。最难忘的一次家宴是煮给60多位亲友的晚餐,家庭主妇才能井井有条、顺顺利利完成这个任务。

  除了是家人的御厨,我也是24小时、全年无休照顾两个孩子的母亲,我从来不假手于人,因为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直到有一天,刚上小学的大儿子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用来学校送饭了,我自己可以应付,你回家吧!」我躲在车上哭了很久,那一刻除了不舍得,也明白是时候开始慢慢退下来。

  于是,我开始做酱料品牌的计划。从酝酿到正式落实做Nicole’s Kitchen,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前照顾孩子,情愿等他们睡着了,半夜才在厨房研发。真的等到他们长大,可以自理时,我才全心全力投入事业。

  我的个性是只要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经过这多年的努力,看到品牌的成长,看到很多人欣赏自己的产品,家人对我的肯定和支持,都是很满足的。

  我有个心愿,是将母亲、奶奶、外婆、嫲嫲、长辈、好友和自己的食谱一併写出来,这些人都是曾经在我的生命中,间接或直接地教导我烹煮美食的师傅们。还有我当妈妈时,孩子和老公同样是我的最佳导师。煮得好不好,看他们有没有吃完就知道了。还要想尽办法让对食物敏感、挑食的儿子们吃到美味健康的食物。

  「亲手为家人煮的味道」就是一个魔法,能够让一个迷失的母亲变得有自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亲手为家人煮的味道」亦是一份承传,将母亲对我的爱、奶奶对这个家的付出、长辈们的真功夫,在这本食谱中记录下来,留给每位读者。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这本书的温度,亲手煮出你们独一无二的味道,给最心爱的人。

  最后,要感谢每一位让我这本书诞生的你,包括万里机构的每位同事、Nicole’sKitchen好同事、为我写序的好友们、摄影师Jeana,马来西亚拍摄时每位帮助我的亲友们,当然还有我的读者们,无言感激!

  祝幸福!
 
亲手为家人煮的味道
By Nicole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这本书《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的封面就觉得好有食欲!我平时就特别喜欢东南亚菜,那些酸辣咸香的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每次去餐厅吃饭,总忍不住多点几道,特别是那些味道浓郁的酱料,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觉得,如果能在家里也做出那种地道的味道,那该多棒啊!可惜我对外面的酱料了解太少了,很多时候只是囫囵吞枣,吃出了好味道,却说不出所以然。看到这本书有中英对照,我更是眼前一亮!平时看菜谱,常常因为语言不通错过很多宝藏信息,现在有了双语,我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酱料的由来、它们的独特之处,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关于食材的小知识。我特别期待里面能介绍一些我比较陌生的东南亚酱料,比如那些带有独特香料风味的,或者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酱方。如果这本书能教我如何分辨不同酱料的细微差别,以及在烹饪中如何巧妙运用它们来提升菜肴的层次感,那就太完美了!我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以后可以尝试自己调制一些简单的酱料,给家里的餐桌带来不一样的东南亚风情,想想就觉得兴奋!

评分

最近迷上了收集各种美食书籍,特别是那些能让我“学有所用”的,我更是爱不释手。我一直对东南亚料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充满了神秘而又迷人的风味。这本书《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的名字一下就抓住了我。“惹味”这两个字,简直太形象了!它暗示了这本书里的酱料一定能瞬间提升菜肴的口感和风味,让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我尤其关注这本书的“经典”二字,这意味着它收录的应该是经过时间考验、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酱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东南亚的美食世界,深入了解那些构成东南亚菜肴灵魂的各种酱料。我想知道,像是泰国的冬阴功酱、印尼的参巴酱、越南的鱼露酱,这些耳熟能详的酱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制作秘诀?除了这些,我更渴望了解一些不那么大众化,但同样美味的酱料。中英对照的设计,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无论是我想深入研究某个酱料的文化背景,还是想直接对照原文学习制作方法,都能轻松实现。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让我的厨房充满东南亚的诱人香气了!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烹饪有着一种“半吊子”的热情。总是想尝试一些新花样,但又常常因为基础不牢而止步。东南亚菜系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高难度”领域,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五颜六色、味道层次丰富的酱料,更是让我望而却步。每次在餐厅吃到惊艳的菜肴,都会好奇里面到底加了什么神奇的配料,才能调出如此复杂的味道。这本书《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的出现,简直像是在我烹饪道路上点了一盏明灯!我尤其看重“中英对照”这一点,因为我曾经因为看不懂英文菜谱而错失了不少学习机会。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具体的酱料配方,更重要的是能讲解清楚每一种酱料的核心风味特征、主要的香料构成,以及它们在东南亚不同国家和地区菜肴中的应用场景。我想了解,为什么有的酱料会带有浓郁的椰香,有的又带着清爽的柑橘味,还有的则充斥着发酵的醇厚感。如果能了解到这些背后的逻辑,对于我以后自己进行口味上的调整和创新,一定会非常有帮助。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不再仅仅依赖现成的酱料,而是能够自信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出属于自己的“惹味酱”,让家常菜也变得充满异域风情。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道菜的灵魂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酱料里。特别是在东南亚菜系中,那些五彩斑斓、风味各异的酱料,更是将整道菜的味道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平常是个喜欢自己动手做菜的人,但坦白说,在处理东南亚菜的酱料方面,我总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很多时候,只能购买现成的酱料,味道虽然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自家”的味道,也少了些许对食材和风味的深入理解。这本书《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经典”二字让我看到了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潜力,而“中英对照”更是让我觉得它极具实用价值,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简单罗列配方,更希望能包含一些关于酱料的背景知识,比如它的历史渊源、主要的香料成分,以及在不同烹饪方式下的表现。我想了解,如何才能调配出那种酸、甜、辣、咸、鲜完美平衡的惹味酱,又如何在不同的菜肴中运用它们,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的厨房也能散发出东南亚的热带风情。

评分

作为一个对美食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一直以来都对东南亚菜系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充满异域风情、味道层次丰富的酱料。我总觉得,东南亚菜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那些能够瞬间点燃味蕾的“惹味”酱料上。然而,现实中的我,常常处于一种“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状态,对于如何真正制作出那些地道的东南亚酱料,始终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系统的指导。这本书《东南亚经典惹味酱(中英对照)》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经典》这个词,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丰富度和权威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相信这里收录的绝对是经过时间沉淀、广受欢迎的酱料精华。而“中英对照”的设计,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的“百科全书”,这意味着我可以通过阅读原文,更准确地把握那些微妙的香料组合和烹饪技巧,避免因为翻译的偏差而丢失重要的信息。我非常渴望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酱料背后,是如何通过多种香料的巧妙搭配,创造出如此复杂而迷人的风味。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将这份东南亚的“惹味”带回自己的餐桌,与家人朋友一同分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