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料理家辰巳芳子发人深省的饮食散文作品,
读者将在本书中看到她在悠长人生岁月里以料理体悟生命的独特观点。
抚育我们生命的,正是味觉。
为了成为理解「美味」的人,92岁的现在,我想传达的只有这件事。
──辰巳芳子
糙米汤、小鱼干高汤、香菇汤、油菜花盖饭、根茎蔬菜汤、牛筋锅、蛤蜊法式清汤、大蒜汤、粥茶碗蒸……她的每一道料理背后,都蕴藏着对生命与自然的体悟与爱。
曾经想要献身心理学与教育的辰巳芳子原本并不喜欢料理,年轻时因为健康与战争的种种限制,因缘际会成为料理家,研发的汤品不仅养护了病重的父亲,也救治了许多病患与老人,迈入高龄后仍然持续投入饮食公益事业。在本书中,她写下自己如何从「叠高再推倒」的厨房工作中活出自我,找出「人为什么要吃东西」的答案,理解「生命借由食与其他生命相接」,传递「顺应风土而食」的动人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怀抱想要看到心爱之人笑容的念头,制作汤品与料理。
生命与味觉之间的关系是想切也切不断,然而今日放眼望去,环境污染让我们渐渐失去安心的食材,料理也都追求简便快速,人们已遗忘「吃」的本质,更不知该如何才能活得更好。忧心忡忡的作者为世人提出五项指标:「敬畏之心」、「感应力」、「直觉力」、「应变、反应能力」、「温柔的心」,期望能为后人面临生存困难的时刻提供解方。
她在学习料理的过程中反覆思索:「人为什么不吃东西就活不下去?」
思考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吃东西就等同唿吸,包含在生命的结构之中」。
人的身体只要三个月,就会替换成吃进去的东西。一日三餐,三百六十五日。如果说每一餐都是生命的刷新,那么我们就必须吃。
生命借由「食」与其他生命相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吃呢?答案非常简单:让生存变得容易而食,也就是顺应风土而食。
摄取好的食物,将会确实转换成生命。生命本身比你想像地要求更好,请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
「细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将生命带往更好的方向。我认为终极的美味是让细胞开心的食物。」──辰巳芳子
好评推荐 国民妈妈 宜手作.感动推荐: 「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培养运用食材的能力,同时由料理过程体会生活的意义,从细节处理产生对食材的尊重。 」
日本亚马逊读者.热情分享: 「本书详记作者究极研究饮食之后所提出的各式汤品食谱,对实际会烹调的人来说很实用,对于像我这样不下厨的人而言,也有如醍醐灌顶。」
「味觉是为滋养生命而具备的能力,让生命与『爱的感觉』有了直接的联结。促使我重新审视对生命中每一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