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对于不同文化与种族,是一重要的区隔的象征。不同人他们各自的食物的品味随着文化有着不同的喜好。但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与种族的食物有着多元的经验。我们可能在中餐吃了一顿日本料理,到了晚餐,我们可能选择酸辣的泰式料理。对于一些美味的佳餚,在一我群的场合当中,它成为我们与他们最大的不同。这个不同不是我们留在嘴巴内的美食而已,它有一段食物的文化、历史。「食物」在为人类果腹的同时,人类亦随之表现了对待食物的方法、态度、仪式与精神。观察原住民在面对食物所展现的现实、审美、历史与文化意义,有助于现代人反思「饮食」之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价值。
主编简介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于高雄市,已出版着作包括诗集《焦桐诗集:1980-1993》、《完全壮阳食谱》、《青春标本》,及散文《我的房事》、《在世界的边缘》、《暴食江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童话《乌鸦凤蝶阿青的旅程》,论述《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台湾文学的街头运动:1977~世纪末》等等二十余种。编有年度饮食文选、年度诗选、年度小说选、年度散文选及各种主题文选四十余种,二○○五年创办《饮食》杂志,展开台湾的年度餐馆评鑑工作,并任评审团召集人。焦桐长期担任文学传播工作,现任教于中央大学中文系。
原住民及其酒食祭典∕廖炳惠
野东西--台湾当代原住民汉语书写中的饮食图像∕董恕明
台湾原住民的饮食文化与生活考察--「不老部落」的自然农耕与在地饮食概念∕洪珊慧
试论阿里山邹族小米文化的现代实践∕李岱融
阿美族巫师的饮食特色-以花莲南势群、秀姑峦群为例∕李佩伦
我们的口味跟他们的不一样:以新港社的食物民族志为例∕刘俊雄
女声与原味--白兹.牟固那那与里慕伊.阿纪的饮食书写∕杨 翠
夏曼.蓝波安世界中的饮食对反--安洛米恩、洛马比克的酒与飞鱼∕邹桂苑
论巴代《笛鹳》「食物」权力指涉∕卢柏儒
苗家鲊宴∕二毛
日本文学中的在日朝鲜人之饮食文化象征--以开高健《日本三文歌剧》、小松左京《日本阿帕契族》、梁石日《赌夜》为讨论中心∕垂水千惠
琉球饮食文化中的猪--以又吉荣喜〈猪的报应〉为讨论∕横路启子
热带雨林魔幻的芭菇菜与臭豆--马来半岛原住民的野菜与图腾文化∕王润华
巴西原住民饮食文化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胡续冬
墨西哥原住民饮食文化与禁忌∕何国世
「让他者成为原住民!香港电影食人与文化认同之转移再现」∕科拉多.纳里(Corrado Neri)
“LET THE OTHER BE AN ABORIGINAL! SHIFTING REPRESENTATION OF CANNIBALISM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HONG KONG CINEMA”∕Corrado NERI
附录
「原住民宴」食单
与会学者简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