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寻找自然原味的旅程
12堂制作健康面包的必修课
*舞麦窑的部落格已突破40万人次,并有苹果日报、联合报、好吃杂志等等多家媒体报导。
*日前曾上「大学生了没」与有秒杀面包之称的野上师傅同台较劲,在电视票选选胜。
一个媒体界的老兵,烘焙界的门外汉,
放下执笔之手远赴澳洲取经,
从基础开始,认识面粉麦种,了解筋度
牶养野生天然酵母,烘焙果干,自制香草油,
历经多次失败、尝试,终于以台湾野生酵母、小农食材,
烘焙出健康、营养、充满麦香的面包!
作者简介
舞麦者
为了追求「面包的自然原味」,先从网路上找到野生酵母的制作方法,然后花了整整一年,一头栽进驯养天然酵母的世界,搞定难驯服的酵母后,2007年更去了澳洲,拜访当地制作柴烧砖窑的专家Alan Scott,带回了一份砖窑的设计图,并在基隆盖了一座柴烧砖窑,成立「舞麦窑」面包手作坊,从此正式开启他与全谷物、天然酵母和窑烤之间的爱恋遣绻。
Part One 面包之恋
Lesson1 天然酵母的幸福世界
--开始上面包课,爱上野生酵母
Lesson2 倾听谷物的声音
--大地的朴实,回归原味的感动
Lesson3 面包与器具的对话
--善用工具好简单,小兵立大功
Lesson4 面包与馅料的美味关系
--揭开食味密码,烘焙口感更丰富
Part Two 酵母之恋
Lesson 5 野生天然酵母的藏宝盒
--味蕾魔术师,开始上酵母课
Lesson6 眷恋酵母舞出活力
--亲手呵护茁壮,培养自家酵母
Lesson7 活泼酵母的启蒙课
--动手作,神奇尽在不言中
--野生酵母小学堂
Part Three 手感之恋
Lesson8 动手烘焙出人生乐趣
--知识教战守则,准备大展身手
--课后疑问解析Q & A
Part Four 果物之恋
Lesson9 在地小农食材入馅来
--果干自己烘,乐趣多元更澎湃
Lesson10 和香草一起玩家家酒
--香草油萃取,抗拒不了的清新味
Part Five 烘焙之恋
Lesson11 十款面包亲手做
南瓜起司面包--蕴含阳光的甜美
抹茶红豆面包--缤纷的色彩飨宴
紫米地瓜面包--充满大地色彩的情诗
香蕉红枣面包--二部曲的大合唱
核桃桂圆面包--热闹嘉年华派对
小麦全麦面包--阳光酿制的动人食事
十谷米吐司--咖啡色的魔术仙子
柑橘面包--橙色的美丽皇冠
香草绿橄榄面包--跳跃的草原精灵
核桃葡萄面包--元气饱满快乐颂
Part Six 砖窑之恋
Lesson12 滋养面包的摇篮
--砖窑的诞生,梦想终于成真
推荐序一
王杰
认识舞麦者,应该是四年多以前的事了吧。但仔细看了书中的内容,才发现,故事应该是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原来,生长在台湾中部山区农村的舞麦者,也有着啃山东馒头的儿时回忆,和我记忆中热腾腾馒头的回忆应当是相去不远的。
不如这么说吧,你吃什么东西长大,就是什么人。我是小时候必需要窝在棉被里,抱着面团,用我的体温让它发酵,来做成馒头的----面粉人。我儿时的生活中,参杂了很多有关于面粉以及发粉的记忆,这些记忆,让我可以很容易对于舞麦者的工作产生认同,那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认同感。
当然,谈到文化这话题,就难得善终,但简言之,文化是需要薄薄的、一层层若有似无积累的。但对于大多数人的面包认知还停留在「葱面包」或「巴搭胖」(Butter pan)的状况来说,当真实面对舞麦窑烤面包时,那绝对是个全然的文化冲击,毕竟,真的是有人连怎么,或由什么地方咬下第一口都没个头绪,因为我们大部份都是从小吃着松软大米长大的 --- 稻米人。
所以,当我将这本书认定为稻米人所写的一本面包书时,各位就可以看出本书的重要性了。
舞麦者在基隆成功培养出本地的酵母菌种时,其实就已经旗帜鲜明的树立了本岛面包的个性了。他以台湾师父,台湾建材砌的砖窑,以台湾食材以及他本身所拥有的农村文化背景,融入面包制作之中,也在若有似无中,锻造了一个只有台湾才有的独特口味。舞麦窑面包,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有如舞麦窑所在的基隆潮湿山谷中,长年不散的苔鲜清香,混合着台湾农村气味,以及欧洲回忆的味道,迷人的组合,不是吗!所以,何不让我们跟着舞麦者的足迹,来趟窑烤面包之旅!
推荐序二
杨儒门
怎么认识舞麦者,我也忘了。
今天和工作伙伴在讨论的时候,好像是认识许久的朋友,一开始讨论到「窑」的制作,一种是「披萨窑」,比较简单,因为是明火在烤,窑的制作简单就好,市集也为了在市集举办期间,能和消费者有互动和讲述,盖了「行动窑」带来市集和大家分享与游戏。但是总觉得不是很理想。
认识舞麦者后,参观位于基隆暖暖的「舞麦窑」,才发现,盖一座「面包窑」是专业的作为,要经过计算,规划才可以达到要求。光砖头就有耐火砖、保温砖、断火砖….等等,不是我们自己想像的如此容易,又上了一课。
而关于农产品的加工和入菜,想了许久,发现尝试和创新都不是容易的事。现在大部分的农友都有一定的年纪,新的概念接受度不高,需要有新血的加入。像市集也研发「莲子银耳汤」,口感很好,但是在瓦斯的费用上是很大的支出,和舞麦者讨论后,用保温砖做了「地瓜窑」之后,大大减少燃料支出,虽然还不可以贩售,但是至少向前了一步!
当舞麦者提出依季节制作紫米地瓜面包、南瓜起司面包、香蕉红枣面包、柑橘面包的时候,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或许在生活之中的许多可能,都可以被实现,只是我们愿不愿意而已!
自序
舞麦者
做面包,是我人生的偶遇,却又是一个重要转折,像一个不刻意相遇的女生,却不小心爱上她,好像要一起走一辈子。回想,从第一次自养酵母要做馒头到现在,确实有多久了,真得记不清楚,有时,我会以取得海大海法所学位那一年做参考点,只是到底是那一年,一样是模煳的。也就是说,在人生道路上,这一个点没有特别刻意,像是不小心闯进面粉与酵母的世界。
也就是没那么的刻意,做面包对我来说,就没有世俗该有的压力,我只是有点不服输,又有点爱烹饪这玩意儿。
说不服输是回想四十多年的生涯,第一个职业是为人师表,虽然不长,在阳明山国小四年,中山国小两年。后两年在中山国小,因为当科任兼文书行政工作,对学生几无记忆。倒是记得假日值班,总会尽责巡逻教室,因为当时教室屡被毕业校友放火,有次,我就看到三个国中生在教室里点火,冲进教室大声一喝,或许气势惊人,还真镇住三个小鬼,乖乖的不敢乱动,跟着我到训导处,再通知家长领回教导。这是学校第一次有值班老师抓到搞破坏的校友,有同事笑我干么那么认真,真的失火就报警,万一放火的小孩来路不简单,何必自找麻烦,但我就忍不住。
至于前四年是在当兵前后各两年,第一年是菜鸟,或许是一塌煳涂,第二年的学生现在还会找我,那一年都是赚钱倒贴给学生,带他们下山看电影,去郊游烤肉。后两年是带五年级到毕业,在校长万般担心下,毕业旅行硬要带他们去头城露营,希望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学生在社会里各有所成,有的结婚还会邀我参加,看来教书生涯也不算失败。
年近卅,不小心转行当媒体人,真的像拚命三郎,总要创个纪录什么的,只可惜没拿过新闻奖。不过,跑什么像什么,跑警政就像警察,跑司法就像司法官,跑港航也像个航运人。
做了面包之后,从很酸的馒头、面包,就是想着怎么把它变化一下,在没钱买精密器具下,让亲朋好友们说好吃,重点是不能添加任何非天然材料。也是不服输,硬是找出温度和时间差,解决了亲朋好友对面包会酸的批评。
其实,我们的面包离欧美经典面包店的窑烤天然酵母面包,还有一大段距离,一样的,我还在寻找答案及解决之道。
至于喜爱烹饪这玩意儿,我老是觉得大概有老妈的遗传吧。因为我妈做的传统年节食品,是村庄里有名的好吃,小时候,我不吃别人家的粽子或年糕之类的食品,因为就觉得味道不对。
师专毕业分发到阳明山国小,自己埋锅造饭,没学过如何煮牛肉面,吃了之后,回宿舍煮一锅,女朋友吃了,直说赞,连红烧猪脚也一样获得赞赏。一度还炒芥兰牛肉丝给死党同学带便当,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闯进面包烘焙世界,真的是喜欢才会不中断。许多人都梦想开咖啡店、面包店,做过的人都知道,梦幻的美是表面,背后是大部分的孤寂、勤奋时光。做面包,当我们把面粉、水与酵母结合在一起后,就要受制于他,该分割、整型,就不能拖,该进炉烘焙了,慢了就走味没口感。今天要烤面包,前一天就要升火、顾火,都走不得,形同被绑架一般。只是做自己喜爱的事,就变成甜蜜的负担。如果没有那么一大点的热诚,是撑不下去的。
想想,自从想要做馒头之后,我的周休二日就是做面包,连年休假也是做面包,几乎没时间带家人出门游玩,除了春节长假。
面包做了这么久,期间不少人曾探询我,是否可以教他们做野生天然酵母面包,一则是忙,一则是难以三言两语交代,都婉拒他们。最重要的是自己还没摸索出一套可以简明传承的理论。
直到有出版社邀稿,我才开始思考如何教人家在家做天然健康的面包。还好,以前当过国小老师,有着教学能力的基础,从头到尾检视自己从养酵母到打面团、分割、整型再发酵及进炉烘焙,发现,真的不难,所谓「江湖一点诀,讲破没价值。」就斗胆答应了邀稿。
不过,我的工作是瞬息万变的,遇有重大事故就忙翻天,平时也是绞尽脑汁在堆叠文字,写稿进度就时进时停。还好有出版社拿着鞭子不断鞭策,舞麦窑的好助手「小雪」全力协助,内人张简雅纹的监督及帮忙,终于完成这本书。
交稿期间,编辑常问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都说没有。因为,我只想把我知道的,简明的告诉大家,如果你想在家做面包,真的不难,也不需要昂贵、佔空间的机具,一样可以做出天然健康的面包。
最重要的,就是动手做吧。
拿到这本书,一种被治愈的感觉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小窗户。我一直认为,烹饪是一种创造,而烘焙则更像是一种魔法,将简单的食材转化为令人惊喜的美味。这本书的名字《舞麦!面包师的12堂课》充满了活力和创意,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引领我走进面包制作的世界。我特别看重那些能够帮助我建立扎实基础的内容,比如关于面粉的种类和特性,酵母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判断面团的发酵程度等等。我深信,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走得更远。而且,“12堂课”的设计,让我觉得非常有系统性,可以一步一步地跟着学习,不会感到迷茫。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让我的面包拥有独特风味和细腻口感的秘诀,比如如何利用天然酵母,或者如何制作出外酥内软的口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独特的质感,摸起来就让人感觉很舒服,而且色彩搭配非常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温暖和治愈的力量。我一直对烘焙充满热情,但说实话,我是一个典型的“理论派”,很多时候只是看看菜谱,想象一下制作的过程,真正动手的时候却总是出错。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非常详细、易懂的步骤说明,最好配上高质量的图片,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操作的细节,比如揉面时面团的状态,发酵时面团的体积变化,以及整形时手法等等。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总觉得很多时候面包的失败就在于那些被忽略的小细节。《舞麦!面包师的12堂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吸引人,我猜测里面不仅仅是教你做面包,更是一种对烘焙的热爱和生活态度的传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读懂”面团,了解它的脾气,从而更好地驾驭它。另外,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创意搭配的建议,比如不同食材的组合,能够带来怎样的味觉惊喜,这样我就可以在基础款面包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面包了。
评分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烘焙的爱好者,之前只在网上看过一些零散的视频,做出来的面包口感总是差强人意。这次买了《舞麦!面包师的12堂课》,完全是被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吸引了。我个人非常喜欢那种能够让人放松、专注于当下的活动,而烘焙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烘焙世界,不仅仅是学习制作面包的技巧,更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从基础的面包制作原理开始讲起,比如关于面粉的种类、酵母的活性、面团的揉制以及发酵的过程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12堂课”的结构听起来很棒,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不用担心一下子掌握不了太多内容。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解决常见烘焙问题的指导,比如为什么我的面包会塌陷?为什么烤出来的面包总是硬邦邦的?这些都是我一直在困扰我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解决方案,那将是我莫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都非常精致,我一拿到手就觉得很有分量,光是看封面上的字体设计和插图,就充满了艺术感。我本身是一个比较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喜欢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小确幸,而烘焙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认为,亲手制作的美食,饱含着制作者的心意,吃起来会更加美味。这本书的名字《舞麦!面包师的12堂课》让我联想到一种流畅、优美的制作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将这种“舞动”的感觉融入到烘焙中。我尤其看重书籍的实用性,希望它能够包含详细的操作步骤,清晰的图片指导,以及一些烘焙的进阶技巧。我对于如何让面包拥有更丰富的口感和更迷人的香气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调整面粉的比例,如何运用不同的发酵方法,以及如何控制烘烤的温度和时间等等。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能够提升面包整体品质的小秘密,那就太棒了。
评分刚拿到这本《舞麦!面包师的12堂课》,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看书名和封面的设计,就充满了期待!我一直是个对手工制作,尤其是烘焙方面很感兴趣的人,虽然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基础的面包制作,但总觉得离“专业”还有一段距离,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比如面团发酵不好,口感不够扎实,或者烤出来的颜色不均匀等等。这本书的名字“舞麦”,就给我一种活泼、灵动的感觉,似乎不仅仅是关于面包的制作,更是一种享受过程,一种与面团共舞的艺术。封面上那些诱人的面包图片,色彩丰富,质感十足,仿佛能闻到那股温暖而香甜的味道,让我迫不及待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神奇的魔法。我特别关注书籍的图文排版,如果步骤清晰、图片精美,那就太棒了,这样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跟着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酵母的活性,面粉的选择,不同水温对发酵的影响等等,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面包的成败。而且,如果是“12堂课”的形式,那就意味着有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可以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烘焙技能,而不是零散地学习。我最期待的,是能学到一些能够提升面包风味和口感的小技巧,让我在家也能做出媲美面包店的美味面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