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谘商概要(2版)

团体谘商概要(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团体咨询
  • 团体治疗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咨询技巧
  • 治疗技巧
  • 团体动力学
  • 心理学
  • 辅导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可做为团体谘商相关课程的教科书,也可做心理师考试准备之用,每章除「本章学习重点」、「作者的叮咛」外,皆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皆有特色,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整合主题之重要概念。
  本书如同极为详尽之学习笔记,整合近四十年实务经验与近十年相关发表(七本专书)所作之全方位统整,包括独特本土经验说明,加深学习者之了解。并为协助考生在申论题作答时,能更为清晰、条理,于重要理论的部分,以列点的方式呈现。

  第二部分「自我测验Q&A」:汇整并解答研究所学生,课堂常提出之疑问。
  除了理论的学习,「实务」的应用更是重要,此部分完全系针对历年教导团体课程中之实务举例说明,期能加强学习者对问题情境之掌握。此外,也有助于应届毕业生,在短暂的准备时间中获得对整个架构的大致了解;更可帮助已研读多本经典书籍的考生,有统整性的复习机会。

  第三部分「历届考题精选」:协助读者练习答题、准备心理师考试。
  协助读者在阅读后,先进行自我检核,并附有详细解题说明,使考生能迅速掌握本科考题方向,以及答题方式。由于近年考题趋势已逐渐跳脱经典书籍,因此,特别整理国内相关之期刊论文,使考生能了解近年来团体谘商之研究走向与考题趋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长珠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河滨分校辅导硕士
  美国南加大哲学博士(谘商心理学)

  现职: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教授

  经历:彰化师大辅谘系教授退休

  任教科目与专业:谘商心理学之个谘与团谘实习督导、悲伤辅导与表达性艺术治疗、游戏治疗、投射性绘画、家族心灵排列

  E-mail:ccho2737@gmail.com

曾柔鸣

  学历: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所硕士

  现职:南华大学学生辅导中心谘商心理师

  专业兴趣:叙事谘商、表达性艺术谘商、生涯谘商

  E-mail:s0940694@mail.ncyu.edu.tw

刘婉如

  学历: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所研究生

  现职:东海大学学生谘商中心全职实习谘商心理师

  专业兴趣:表达性艺术治疗、家庭治疗与伴侣治疗

  E-mail:s0960898@mail.ncyu.edu.tw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团体谘商概论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心理团体
第二节 团体型态
第三节 团体类型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二章 团体领导者与团体领导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领导者与领导之定义
第二节 领导之理论
第三节 领导者之权利基础与类型
第四节 领导者之技巧、意图与训练
第五节 协同领导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三章 团体成员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成员组成的整体性质
第二节 团体成员的角色
第三节 成员的个人心理特质
第四节 成员在团体中的问题
第五节 成员阶段性的改变与挑战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四章 团体发展的阶段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团体阶段的定义与重要性
第二节 团体发展阶段之理论
第三节 团体发展阶段介绍
第四节 团体发展阶段之常见问题与处理
第五节 各理论学派对团体阶段中主要问题之处理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五章 团体方案设计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特定心理成员
第二节 特定理论架构
第三节 特殊方案研究
第四节 特定议题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六章 团体评估与疗效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评估之定义
第二节 评估之原则
第三节 评估之向度
第四节 疗效因子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七章 团体伦理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谘商伦理之内涵
第二节 一般谘商伦理守则
第三节 团体谘商伦理守则
第四节 团体谘商之困境与面对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八章 团体动力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团体动力的定义
第二节 团体动力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团体动力相关理论
第四节 团体动力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团体动力的内容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九章 团体辅导谘商之理论基础与比较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团体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团体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谘商心理学之团体理论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第十章 班级经营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节 团体气氛
第二节 团体规范
第三节 教师领导
第四节 合作学习
第二部分 自我测验Q&A
第三部分 历届考题精选

附录一 历届考题暨解析
附录二 方案设计范例
附录三 小团体领导力评量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八章 团体动力

第一部分 理论


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此一名词最早被使用,是K. Lewin的贡献(引自何长珠,2003)。本章将由团体动力的定义、历史发展、相关理论、影响因素与内容做说明。

第一节 团体动力的定义

Rutan & Stone(2001/2004)认为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指的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力量,这些力量影响着团体如何发挥功能。而这些力量使得团体是一个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动力性整体(Yalom,1985)。再进一步说明,团体动力指的是团体中行为的科学探索,是团体成员在团体内的一切互动历程与行为现象,以及团体运作与发展的历程,此探索是为了增进对团体本质与团体发展的认识,以及增进团体与个人、其他团体甚至社会间的相互关系之洞察(宋镇照,2000;Johnson & Johnson, 2003/2005)。

潘正德(1995)则认为团体动力的定义有四:

一、 任何时间内,发生于团体中,一些觉察或未觉察到的现象及力量(force)互动所出现的反应与改变。
二、 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环,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假设、观察、研究、一套应用知识或理论)来蒐集团体的现象,并整理而成为理论。
三、 由过去的研究累积而成,形成团体行为的基本公式与知识。
四、 为一种实用性知识,将基本知识加以验证,变成实用的原则和方法。

而团体动力便是一门探讨下列基本问题之学问(夏林清,1994):

一、 个体在团体中之感觉、认知及行动。
二、 当个体相互产生关联时,团体这个集合体是如何运作着?
三、 团体作为一个整体,它和外界的环境产生着什么联系及作用呢?

最后,何长珠(2003)给予团体动力的统整性定义是:

一、 团体动力乃是团体一旦开始运作后,所产生并持续改变的一种影响力量。
二、 它通常经由领导者的特质、经验,表现成一种气氛或感受。而接收到此讯息的成员们,又再度以个人的特质、经验所形成的期望、动机、反应(表现、行为),反过来影响团体运作中的角色、规范、沟通、参与等向度。

这两种主要的变项(即领导者对成员以及成员对团体),再加上其他因素(如自愿对强迫参与、时间长短、地点适合与否等)之总合,便构成一个团体「独特的现象场」。此独特性的有效与否,往往会影响团体的两大产出,即凝聚力(关系)与生产力(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序言,寥寥数语却充满了真诚和对读者的关怀。作者提到,这本书是多年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因为我知道,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都是空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通过真实的团体咨询案例来阐释理论概念,这样能够让我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看到它们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团体阶段发展的章节,因为我知道,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干预策略。作者能否详细阐述在每个阶段,咨询师应该关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挑战?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团体筛选和成员招募的实用建议,因为我明白,一个成功的团体,离不开恰当的成员选择。这本书的第二版,意味着它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更加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最前沿的团体咨询知识。

评分

我是一位对心理学理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严谨性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作者在引用相关研究和理论时,都做了详细的注释,让我能够追溯到原始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团体咨询的证据基础”的章节。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团体咨询的有效性,这让我对团体咨询的价值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团体咨询与其他治疗形式相结合”的建议。例如,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将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本书的第二版,在证据基础的更新和跨治疗模式的整合方面,想必会有更前沿的探讨,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团体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团体咨询的经典理论,如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在团体中的应用,还深入探讨了当代团体咨询的新发展,例如叙事团体咨询、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在团体中的应用等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团体成员的角色”和“非语言沟通在团体中的作用”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不同角色成员对团体氛围和治疗过程的影响,以及非语言信号如何传递重要的信息。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多具体的案例,来佐证这些理论,例如,当团体中出现“阻抗者”时,咨询师可以如何应对?当团体成员出现“沉默”时,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困境,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第二版,想必已经吸取了第一版的经验,在内容的更新和充实上会有更大的突破,让我能够学习到更多前沿的知识和更实用的技巧。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在介绍每一个理论模型时,都会深入浅出地解释其核心概念,并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来展示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团体目标设定”和“团体评估”的章节。作者提供了多种设定团体目标的方法,并强调了与成员共同设定的重要性。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评估团体的进展和成效。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衡量团体咨询的效果。这本书的第二版,相信在案例的丰富性和方法的更新上会有更大的提升,让我能够学习到更多更具前瞻性的实践经验。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成为一个能够清晰地为团体设定目标,并能够有效评估团体进展的咨询师。

评分

我一直对团体咨询的伦理问题非常关注,这本书在这个方面的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团体咨询师在面对各种伦理困境时,应该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例如,在处理“团体成员的保密性”问题时,作者不仅强调了告知的重要性,还提供了一些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平衡保密性与知情权的建议。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增加一些关于“咨询师的自我关怀”的内容,因为我知道,从事团体咨询工作,对咨询师的心理能量消耗是非常大的。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职业倦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本书的第二版,相信在伦理方面的探讨会更加深入和全面,能够为我提供更完善的指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成为一个不仅技术娴熟,而且能够坚守伦理底线,真正以人为本的团体咨询师。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每个章节的主题都非常明确,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我最近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团体中的“冲突”,这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来探讨这个问题,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作者不仅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还提供了一些应对冲突的策略,例如“积极倾听”、“表达感受”、“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等等。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团体成员进行建设性的反馈”的技巧。很多时候,成员之间的反馈可能会带有攻击性,如何将这种负面反馈转化为积极的成长机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这本书的第二版,在冲突处理和反馈引导方面,想必会有更深入的探讨和更丰富的案例,让我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大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清晰、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讲述复杂的概念。作者在描述团体动力学时,运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比如,在讲解“团体凝聚力”时,作者将其比喻为“团体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凝聚力对团体成功的重要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更多地包含这样的“类比式”讲解,让我能够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团体咨询的魅力。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讨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时,也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并提供多种不同的观点供读者参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团体咨询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领域,我们需要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团体咨询的世界。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更富同情心、也更有效率的团体咨询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简洁而不失专业感,封面的配色也给人一种稳定、值得信赖的感觉。拿到书的时候,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纸,翻阅起来很顺畅。我一直对团体咨询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虽然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资料,但总感觉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目录的设计也很清晰,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涵盖的内容。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团体动力学和治疗师在团体中扮演角色的章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团体咨询的成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概念,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且能够从中学习到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够对团体咨询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团体咨询的实践中去。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这样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团体咨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团体咨询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相信会帮助到很多正在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们。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非常人性化,页边距留得恰到好处,字体大小也适合长时间阅读,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每章的开头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读,能够迅速将我的思绪带入主题,结尾处则有总结性的回顾,帮助我巩固所学内容。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思辨题”和“实践练习”部分,它们能够激发我的思考,并鼓励我去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书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发现团体中的某个成员一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你认为这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你会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我深入思考团体动力学,并尝试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这本书的第二版,在这些互动性设计上,想必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改进,让我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在我遇到团体咨询中的难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从中找到答案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团体咨询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作者在描述团体动力学和成员互动时,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他没有简单地将成员标签化,而是强调每个成员的独特性和潜在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团体接纳”和“团体支持”的章节。作者强调了咨询师如何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团体氛围,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知道,一个充满接纳和支持的团体,是实现个体成长的沃土。这本书的第二版,想必在人性化的关怀和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方面,会有更深刻的体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团体咨询的“温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