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忘记:讨厌的事最好立刻忘掉,从现在开始变幸福的90堂课

练习忘记:讨厌的事最好立刻忘掉,从现在开始变幸福的90堂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幸福感
  • 忘却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哲理
  • 减压
  • 人际关系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讨厌的事情最好是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才会一直如此幸福。」《噜噜米》作者朵贝‧杨笙

「若是不将回忆美化、不去遗忘厌恶的过去的话,人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日本小说家三岛由纪夫
                                
  工作挫折、失恋伤心、被人背叛、出糗丢脸......
  人生嘛,
  有些事情绝不可忘记,
  也有些事情还是忘记的好。

  练习忘记
  忘记反而变得更幸福的90堂记忆净化课

  日本系列着作狂销二十万册
  心理谘商师、日本禅宗知客僧
  植西聪 着

  已经过去的过去早已消逝,
  存在的只有现在这一刻。
  想要幸福呢?还是继续负面的情绪?
  由你选择......

  第1章 不可以忘记的事,以及可以忘记的事
  第2章 练习忘记
  第3章 因为执着,所以无法忘怀
  第4章 若能干脆地放弃,就能干脆地忘记
  第5章 迅速遗忘,可以召唤好事
  第6章 透过原谅来忘却想要遗忘的事
  第7章 为了明日的幸福,忘记今天的不幸
  第8章 坦然接受,让自己从往事当中解放
  第9章 专注于其他事,抛开痛苦的心情
 
《从心出发:拥抱当下,重塑内在力量的90个自我发现练习》 本书简介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瞬息万变的挑战与无尽的期待。在追逐“更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一种持续的比较与焦虑之中。我们试图掌控未来,却忽略了脚下真实存在的那一刻;我们渴求外在的认可,却遗忘了内心深处早已蕴藏的、足以驱动改变的巨大能量。 《从心出发:拥抱当下,重塑内在力量的90个自我发现练习》并非一本提供即时解脱秘籍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刻、务实的内在旅程的邀请函。它旨在引导读者放下对“遗忘”的执念,转而学习如何有意识地“转化”那些看似难以承受的经历,将它们视为塑造韧性与智慧的基石。 本书的结构围绕“觉察”、“接纳”、“转化”与“行动”四个核心阶段展开,通过九十个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带领读者系统性地重构心智模式,构建一个更加稳定、有弹性的自我。 第一部分:深度觉察——看见真实的全貌(练习 1-25) 真正的改变,始于清晰的看见。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停下来,观察心流的真实动态。许多人被情绪的潮水裹挟,却从未真正“看见”情绪本身。 练习将聚焦于: 建立“观察者”视角: 学习如何从思维的噪音中抽离出来,成为自己内心活动的旁观者。这包括对日常自动化反应的记录,理解“为什么我会这样想?”背后的深层逻辑。 身体与心智的连接地图: 探索身体如何储存压力和未被处理的情感信息。例如,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定位并温和地释放那些长期紧绷的区域。 辨识“非我”的标签: 深入剖析社会角色、他人期望和自我设限的信念是如何层层叠加,最终塑造了我们认为的“自我”。我们将运用叙事重构技术,区分哪些是真实的热情,哪些只是被植入的脚本。 第二部分:温和接纳——为内在空间腾出位置(练习 26-50) “接纳”并非意味着“赞同”或“放弃抵抗”,而是承认“此刻,事情就是如此”。只有当心智不再与现实搏斗时,能量才能被导向建设性的方向。 本部分侧重于培养一种不带评判的同理心,首先针对自己: “不完美”的邀请函: 挑战完美主义的陷阱。通过设计“故意犯错”的小实验,练习在失控感中保持平静。 感受的“光谱”探索: 不再将情绪简单地分为“好”与“坏”。我们学习如何区分、命名并允许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如嫉妒、失落、不确定性——存在片刻,观察它们流动和消散的过程。 时间的弹性重塑: 如何摆脱对过去事件的反复播放(Ruminating)和对未来灾难的过度预演(Worrying)。练习将注意力锚定在手头的具体任务和感官体验上,增强“在场感”。 第三部分:智慧转化——从经验中萃取价值(练习 51-75) 这是将过去的负荷转化为未来动力的关键阶段。这里的“转化”不是抹除记忆,而是改变记忆的情绪权重和叙事意义。 “悖论式成长”训练: 探索那些看似是弱点的特质,是如何在特定情境下成为优势。例如,过度敏感如何转化为深刻的洞察力。 “意义重构”的艺术: 运用结构化的提问工具,深入挖掘那些艰难经历中蕴含的“礼物”——学到的教训、展现出的勇气、建立的人际支持网络。 情绪能量的重新定向: 将源于挫折的愤怒或沮丧,转化为有组织的、建设性的行动计划。例如,将对不公的愤慨转化为倡导改变的动力,而不是内耗。 第四部分:持续行动——构建弹性生活(练习 76-90) 内在的转变必须外化为日常的实践,才能形成稳固的习惯。最后一部分将引导读者将所学内化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边界的艺术实践: 学习如何清晰、坚定且不带内疚地设定个人界限,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是维护内在平静的必要屏障。 “微小胜利”的庆祝系统: 建立一个记录和庆祝日常进步的机制,以对抗“成就感赤字”。幸福感并非源于宏大的目标达成,而是源于对每日积累的肯定。 建立“内在避风港”的仪式: 设计每天早晨和夜晚的固定仪式,用于巩固新生的心智模式,确保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读者都能随时回归到自己内在的力量中心。 致读者 本书相信,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生活“变好”,而是主动地选择我们如何体验生活。我们不追求遗忘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事物,而是致力于将它们从“沉重的包袱”转化为“坚实的阶梯”。通过这九十天的练习,您将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内在关系——一种基于理解、力量和持续成长的关系,从而真正地、有意识地塑造一个更幸福、更有韧性的未来。这本书是您与内心深处那位强大自我的深度对话记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植西聪/心理谘商师、禅宗知客僧
 

  日本东京都出生,学习院大学(日本大多数皇族就读于此)毕业后,曾任职于资生堂。

  独立开业后,从事以「心理学」、「东洋思想」、「正面思考」等为基础的人生理论研究。在1986年将研究成果体系化,确立『成心学』理论,同时开始进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与慰借的创作活动。1995年,取得「产业心理谘询师」证照(日本劳动大臣认证)。

  此外,具有「知客僧」(僧位,禅寺之中负责接待外宾的负责人)及「心理学博士」的名誉称号。

  近期着作:
  《逆境力:找回自信变坚强,把挫折化为力量的92句话 》(八方出版)
  《平常心:整理「烦乱心绪」的93个诀窍‧迎向从容的人生》(悦知文化)
  《禅教我不做多余的事:一日一禅语的简单生活》(木马文化)

译者简介

江宓蓁


  铭传大学应用日本语系毕,广岛女学院大学文学硕士。

  现为专职翻译,正努力朝向自己最爱的日本文学与动漫电玩领域前进。

  志向是有朝一日能在译文当中正大光明地写出「非人哉!」一词。

  译作:
  《向史丹佛、麦肯钖菁英学做永不后悔的决定》(八方出版)

  《怦然心动的说话术:3秒钟留下好印象》、《银座NO.1女公关的猎男说话术:想追就跑不掉、想恋就爱得到》、《百岁老师的奇蹟教室:不用国文教科书,成为升学第一名校的秘密!》(智富出版)

  《虚幻羊群的宴会》、《富豪哥教你的事,卑微人生的25条非常逆转》(新雨出版)

  《巷弄间的妖怪们》(台湾角川出版)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比起记住,忘记更难

第1章  不可以忘记的事,以及可以忘记的事
1 留下美好的回忆,忘记不好的回忆
2 别忘了努力的过程,放下预期之外的结果
3 结果不如己意之事大可忘记
4 遗忘他人的不幸与失败,其实是为了自己好
5 信任对方,忘记他曾经历的失败
6 忘记对方的缺点,就会召唤许多幸运
7 发自内心反省并乞求原谅,有助于忘却痛苦
8 尽早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经历过这种事」
9 必须忘记的不是畏惧失败,而是畏惧失败的心情
10 必须忘记的不是病痛,而是对病痛所抱持的不安

第2章  练习忘记
11 若是心里想着「努力不要去想」,反而更难忘记
12 有些事情只要想着「忘不了也没关系」,就能忘记
13 默想其他无关的事物,有助于忘记自己想忘记的事
14 找出可以帮助自己忘却痛苦的「忘忧物」
15 了解冲突与争执,其实不一定全是坏事
16 「留恋」、「抗拒」会让自己不幸,「回避」能够带来幸福
17 努力为他人付出,借此遗忘怨恨
18 找到好借口,就能忘记后悔之事
19 别专注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而是寻找「相同点」
20 深入的思考,也是一种遗忘的方法

第3章  因为执着,所以无法忘怀
21 再怎么缅怀过去,也无法让现在的生活变幸福
22 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23 所有事物都是「跟上天借来的」
24 不是「被~」如何如何,而是「就是这样」
25 「希望一切尽如己意」的念头,让人无法忘记挫折
26 将自身託付给自然之流
27 越是完美主义,越无法忘记一切琐事
28 世间没有能够完美处理的事情
29 彻底转换心情的专属仪式
30 不要追寻已经随水流去的「花朵」

第4章  若能干脆地放弃,就能干脆地忘记
31 了解「放弃」其实是一种「彻底的觉悟」
32 珍惜此时此刻握在手中的事物
33 人类的预测极少真的猜中
34 我们都只是平凡且愚昧的人类
35 因为过于自信,才会忘不了讨厌的回忆
36 遇见恶劣的人是一种无可回避的命运
37 可以怀抱愿望,但是不可以执着
38 别再试着找出坏人,思考「只是刚好变成如此而已」
39 尽可能减少慾望,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40 在不需要犹豫的事物上犹豫,所以才会后悔

第5章  迅速遗忘,可以召唤更好的事
41 最会赚钱的商人,就算被人打脸也能迅速遗忘
42 能够忘记吃亏经验的人,才能成为有钱人
43 「遗忘」可以提升好感度
44 感觉丢脸的失败,有时反而可以获得好感
45人们总会在转眼之间遗忘他人的流言
46 不管再怎么丢脸,也不会因此丢了性命
47 发自内心认定「担心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
48 用未来的愉快梦想来消除过去的悔恨
49不幸中的大幸
50 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当成「做了一场梦」

第6章  透过原谅来忘却想要遗忘的事
51 原谅对方犯下的罪,才能真正忘记愤怒之情
52 无法做到原谅对方,就不可能忘记愤怒
53 即使忘了自己曾为对方做过什么,也不能忘记他为自己所做的付出
54 有德之人如何接受他人的报恩?
55 将遭受斥责视为恩惠,迅速遗忘被骂的愤恨
56 一旦迁怒,怒气就会越来越盛
57 享受今天,享受当下,抛开愤怒
58 忘记受人轻视之事,成为不为此事所动的人
59 别管其他人怎么说,专注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
60 有时也需要打哈哈带过不愉快的事物

第7章  为了明日的幸福,忘记今天的不幸
61 因为能忘掉不愉快的事,才能一直身处幸福之中
62 专注于眼前之事,忘记心中的牵挂
63 抛开「想要忘记」的念头的那一刻,才有办法真正忘记
64 下雨时享受雨点,刮风时享受强风
65 光荣并不存在于过去,而是在未来
66 认为「以前比较好」的想法,会夺走乐观向前的意愿
67 了解每个人都拥有符合自身年龄的美
68 只要事情顺利进行,忘了怎么做的也无妨
69 不要把变得不幸的原因归咎于过去自己的行为
70 即使生活困顿,也要随遇而安

第8章  坦然接受,让自己从往事当中解放
71 试着把「外向型」的人格特质移植到自己身上
72 心怀感谢,可以让人忘记悔恨之情
73 「谢谢」这句话能让坎坷的人生变得平顺
74 「谢谢」这句话也有「将来也请多多指教」之意
75 拥有强烈的「对未来的责任感」,抛弃「对过去的责任感」
76 高傲的人不易忘事,谦虚的人更容易遗忘
77 谦虚的人不会一直纠结在人际关系所造成的不快回忆上
78 与人来往应抱持着从他人身上学习的心态,而非居高指导
79 拿捏「自力」与「他力」的平衡生存下去
80 所谓遗忘,就是让自己从悲伤之中解放

第9章  专注于其他事,抛开痛苦的心情
81 策画大型活动来忘却不快之事
82 对工作的热情,可以帮助忘记工作带来的辛劳
83 专注在喜好的时间,能让自己忘记讨厌的回忆
84 一旦开始拚命,就会忘记其他所有事情
85 想忘记痛苦现实的时候,不妨想想快乐的事
86 打消「不行了,好想逃」的念头,内心就会更轻松
87 消除极端的想法,就可以忘记细碎的琐事
88 就是因为想太多,心里才会不断累积忘也忘不了的事
89 忙着进行某事的时候,就是获得了遗忘的机会
90 与所爱之人一起共度的时光,可让人忘却平日的劳苦
 

图书序言

前言

比起记住,忘记更难


  人生在世,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非记住不可。

  例如初次见面的人的姓名,流行用语和专业用语,工作守则,料理食谱,路线图,以及电车或公车的发车时间等。此外,为了世界和平,也最好不要忘记战争之类的历史事件。

  然而另一方面,同样也有许多事物非忘记不可。

  一时失误所造成的失败,与亲近的家人朋友吵架,失恋对象,放心不下的事,以及不愉快的回忆等等。

  若是没能记住那些非记住不可的事,就会在生活中造成大大小小的阻碍。同样的情形,若是没能忘记那些非忘记不可的事,也一样会产生各种问题。

  内心始终闷闷不乐,无法重新振作。

  无法遏止烦躁的心情。

  平日总是暴跳如雷,愤恨难平。

  被后悔之意拖累,对将来再也不抱期待。

  和没能记住那些非记住不可的事而造成的种种阻碍相比,没能忘记非忘记不可的事,所产生的问题可能更严重也说不定。

  另外,在此必须再三强调的是,比起记住,忘记,其实更困难。

  实际上,有很多人的烦恼来自于无法忘记自己想要忘记的事。

  也有人说「我一直无法忘记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事,只要一想起来,心情就会变差」。

  还有人说「重要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但讨厌的事情却永远萦绕心头」。

  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大量的「记忆技巧」解说书。

  传授记忆法的教学讲座等也相当盛行。

  可是另一方面,教导「遗忘技巧」的书本是否出乎意料地少呢?

  因此,本书透过各种不同的观点,尝试探讨忘却的方法。由衷希望各位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忘记痛苦往事的方法提示。

  一直忘不了不愉快的事,代表这段期间,自己一直被过去束缚着。

  意识始终放在过去,完全不展望未来。

  无法对自己的将来抱持灿烂的梦想。

  没有办法乐观进取地拓展自己的人生。

  我认为这对当事人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事。

  必须将不愉快的事情彻彻底底地忘得一干二净,才有办法神采奕奕地大步向前进。

植西聪

图书试读

※别忘了努力的过程,放下预期之外的结果
 
就是因为忘不了过去失败的经验,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对我们来说,有些事情应该记住,有些事情最好忘掉。
 
同一件事物当中,也会有「应该记住」和「最好忘记」的两种面向。
 
举例来说,有时虽然拚了命地努力,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或者是拚死拚活的念书,却没有考上自己想念的大学。
 
又或者是明明鞠躬尽瘁的工作,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为了某人挖心掏肺,全心全意地付出,但那个人却背叛了自己......等等状况。
 
面对这种情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牢牢记住自己「为了某件事情全心全意地付出过」的过程。
 
那应该会成为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或是变成给予自己生存动力的回忆吧。
 
至于「事情发展得不顺利,失败了,被背叛了」之类的结果,则没有必要一直记在心里。
 
早点忘记比较好。
 
如果一直忘不了失败的经验,最后只会让自己觉得「我是个没用的人。不管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然后持续沮丧下去。
 
因此,对于过去没有获得好结果的经验,其实忘了也无妨。
 
小说家三岛由纪夫曾说:「若不将回忆美化、不去遗忘厌恶的过去,人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只要把「我做过这些努力」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经验,当成美好回忆收藏在心底即可。至于最后发展不顺的结果,最好还是忘了吧。
 
※※※
 
※若是心里想着「努力不要去想」,反而更难忘记
 
不要致力于「忘记吧,努力不要去想」这件事上。
 
心理学有个「白熊实验」。
 
将被试者分成三组,请他们观看追逐一只白熊的影片。
 
看完之后,对三组被试者分别提出下列要求。
 
A组的要求是「请记住这只白熊」。
 
B组的要求是「想或不想这只白熊都没关系」。
 
C组的要求是「请绝对不要回想这只白熊」。
 
最后的结果,我们得知最无法忘记这只白熊的被试者是C组的人。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意识强烈集中在「努力不要去想」的时候,反而会让他无法忘记那件事。
 
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矛盾反弹理论 (Ironic process theory)」。
 
假设经历了一段不快的经验,想要尽快忘记这件事。心里虽然想着「不要去想这件事」,但是这股意念越强,反而更容易回想起讨厌的事。正如同名称当中的矛盾二字所示。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这个「矛盾反弹」之中呢?
 
在此举出三种方法,用来忘记不快的经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起初,我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练习忘记”,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解放的意味。我一直深受过去某些不愉快经历的困扰,它们像影子一样,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影响我的情绪,甚至我的决策。这本书的到来,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内心幽暗的角落。作者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向我展示了如何一步步地摆脱过去的束缚。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情绪垃圾桶”的比喻,作者建议我们将那些无法立即处理的负面情绪,暂时“存放在”一个虚拟的垃圾桶里,等到情绪稳定的时候再来处理。这个方法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让我不再被突如其来的坏情绪所吞噬,而是有时间去冷静地分析和应对。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比如“情绪橡皮擦”和“积极意象引导”,我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做这些练习,感觉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平静,对事物的看法也变得更加积极。我发现,所谓的“忘记”,并非是彻底地抹去,而是一种智慧的“放下”,一种让过去的服务于现在,而不是被过去所奴役。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想象,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如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拥抱阳光。

评分

我一直对“心理学”类书籍抱有谨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理论化,难以落地。然而,当我翻开《练习忘记》这本书时,我被它独特的风格深深吸引。作者没有使用那些复杂的学术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了如何有效地“处理”那些让我们感到烦恼的事情。书中的“90堂课”设定,让我觉得非常有条理,每天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就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关于“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作者提出的“情绪暂停键”的概念,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过去常常在情绪激动时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在情绪爆发前,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冷静下来。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让我感到温暖和共鸣的故事,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困扰。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但又不会让人感到压迫,它就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悄悄地告诉你,你并非孤军奋战,你拥有改变的力量。

评分

坦白说,我曾一度认为“遗忘”是人类最不擅长的技能之一,那些痛苦的、尴尬的、后悔的瞬间,仿佛被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直到我读了《练习忘记:讨厌的事最好立刻忘掉,从现在开始变幸福的90堂课》,我的认知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用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坚定地方式,引导我认识到,遗忘并非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成长。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认知重构”的方法,她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并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想法取而代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放下执念”的那部分,作者通过一个关于“追逐远方风景”的比喻,让我深刻理解到,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执着和不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尝试着去“放下”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过往,不再纠结于“为什么会发生”,而是问自己“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这种视角的转变,让我卸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许多。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而富有诗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期待。

评分

这本《练习忘记》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从“被动承受”到“主动选择”的转变。我一直觉得,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像是刻在石头上的纹路,很难抹去。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细腻且充满人性关怀的方式,告诉我,即便是石头上的纹路,也可以通过时间的沉淀和适当的处理,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作者并没有回避痛苦,而是用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引导我去理解痛苦的根源,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清理”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宽恕”的章节,作者指出,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去的错误而责备自己,这种内耗是导致我们无法前进的重要原因。她鼓励我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宽恕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尝试着去原谅自己曾经的“不完美”,不再让过去的包袱拖累我的脚步。书中提供的“积极心理暗示”练习,也帮助我建立起更强大的自信心,让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遗忘”指南,更是一本“重塑自我”的行动手册。

评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忘记”是一种被动的遗失,是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的自然结果。但《练习忘记》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忘记,其实是一种可以主动练习的技能,一种可以被积极引导的过程。作者并没有提供任何“神奇药水”式的解决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具体化的练习,帮助我一步步地学会如何“放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记忆的重塑”那一章,作者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说明,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过往事件的解读方式,来改变这些事件在我们心中的影响力。这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不可动摇”。通过书中的“正念冥想”和“感恩练习”,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内心平静,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烦恼,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给了我理论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我改变的力量,让我相信,我确实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忘记”这件事情,听起来就有些虚无缥缈。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却被作者的智慧和洞察力深深折服。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回忆清理”的练习,作者引导我们去回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然后用更积极的视角去解读它们,从而削弱它们对我们情绪的影响。这个练习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我曾经一直被某个童年时的阴影所困扰,通过这个练习,我似乎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并且学会了不再让它继续伤害我。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饱含着作者对读者的真诚关怀。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忘记”,并非是粗暴地抹杀,而是一种智慧的“转化”,一种让过去的经历,成为滋养我们成长的养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简洁明快的风格,辅以稍显抽象的图案,传达出一种“放下”的意境,仿佛在说,那些沉重的、不快的,都可以被轻轻抹去。翻开书页,我被作者独特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她没有直接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像是朋友间的私语,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告别旧物”的那部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堆积如山的旧物比作心中无法释怀的过往,提醒我们,物理空间的清理,其实也是心灵的解放。读到这里,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家中那些积灰已久的杂物,它们不仅占据了宝贵的空间,更像是无形的枷锁,限制了我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触碰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让你不自觉地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我记得有一节讲的是如何面对工作中令人生厌的同事,作者提出的方法不是直接对抗,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视角,将对方的“讨厌”转化为一种“观察研究”的对象,这种“隔山打牛”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SPA,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享受了一次深度放松,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烦恼,似乎都在作者温柔的引导下,渐渐消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感到生活压力巨大、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的朋友们,它不仅仅是一本“如何忘记”的书,更是一本“如何活在当下,拥抱幸福”的生活指南。

评分

我是一个对“放下”这件事深感无力的人,总觉得过去的伤痛和遗憾,就像是身上甩不掉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生命的肌理里。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作者并没有鼓吹我们要“遗忘”,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处理”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如何让它们不再占据我们内心宝贵的位置。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疫苗”的比喻,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提前预设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增强自己对抗负面情绪的“免疫力”。这个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尝试着去为自己建立一套“情绪防火墙”,不再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措手不及。书中提供的“积极重塑”练习,也帮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因为过去的错误而否定自己。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治愈的力量,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们走向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评分

我一直认为,遗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刻骨铭心的不愉快。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魔法的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遗忘”这件事。它不是让你去麻木,也不是让你去逃避,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选择,去放下那些不再为你服务的旧包袱。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许多关于“记忆”的科学和心理学原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记忆会如此顽固地盘踞在我们脑海中,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重塑”或“淡化”它们。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负面情绪的循环”那一章,作者详细剖析了负面情绪如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且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比如,她建议我们用“感恩日记”来对抗抱怨,用“小小的胜利”来取代对失败的沉溺。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开始尝试记录每天发生在我身上的好事,哪怕是一杯好喝的咖啡,或者一个友善的微笑,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积极能量。读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得到了一份秘密武器,能够帮助我在人生的战场上,更从容地应对那些挑战和打击。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力量,却又不失温暖,她并没有将痛苦描绘得多么可怕,而是告诉我们,痛苦是可以被转化,被超越的。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内心梳理。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人心,“练习忘记”,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渴望的吗?那些曾经的伤痛、遗憾、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烦恼,都像是不请自来的客人,盘踞在我的思绪中,挥之不去。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道理来教导我,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体会到“放下”的智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应对负面新闻”的那一章,作者提议我们适当地“与信息保持距离”,避免过度沉浸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我意识到自己过去常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新闻而感到焦虑不安,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过滤信息,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不必要的干扰。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情绪标签化”和“积极行为实验”,我尝试着去实践这些方法,发现它们真的能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内耗。读这本书,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忘记”,更是在学习如何“活得更明白”,如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