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文化研究家阿古真理
继畅销书《我家饮食60年》后最新力作
从电视剧、女性杂志、漫画、小说
探讨日本家庭料理变迁80年
食物有疗癒的力量,能缓和工作压力与生活烦恼,尤其在家作料理给家人吃更是快乐的事。
本书作者阿古真理是享誉日本的饮食文化研究者,她的前一本着作《我家饮食60年:祖母、母亲、女儿的餐桌》,以她家饮食的变迁为主题,对照当时社会背景,而写成的一部饮食史。这次为了捕捉更细微的时代变化,涵盖更多样的生活方式,阿古真理从引领、反映时代氛围的媒体入手,包括从料理媒体萌芽的昭和时代,至当今平成时期的热门杂志、书籍、漫画和电视节目,媒体如何报导家庭料理?如何描绘人们的饮食状况?让读者了解家庭料理的流行趋势。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食」,有四种特点:多样的新鲜食材,珍视食材特有的味道;营养均衡有益健康的饮食习惯;表现自然之美和四季轮换;与传统节庆密切结合。但注重烹饪技术和材料,追求时鲜、应季的「和食」,随着家庭、社会与经济变迁,八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书将日本家庭料理八十年来的变化分五个时期:
(一)昭和前期(1926至45年)
(二)昭和中期(1946至75年)
(三)昭和后期(1976至89年)
(四)1990至99年
(五)2000年后
例如:昭和中期,洋食受年轻世代欢迎而进入家庭,于是家庭主妇纷纷制作道地的外国料理。平成时期,加入异国风元素的咖啡馆简餐,但和食再度被重视。
为什么昭和时期到处是洋食,而平成时期却流行咖啡馆简餐?为什么和食重新被重视?理由可以从经济、政治等社会背景来应证,其中最大的因素在于,长久以来女性负责掌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料理,不再是妇女找到自己容身之处的重要手段。
昭和前期以炉灶炊饭为主,外国料理因为新奇而变得普遍,到了昭和中期,战败使人们对过去的文化丧失信心,而积极吸取外国文化。昭和后期,在追求家庭料理精益求精的同时,外食愈来愈普遍。一九九○年代,日本战后建立的昭和价值观逐渐崩坏之际,新的文化也开始萌芽。二○○○年以后,崩坏的速度有增无减,新的现象出现,同时往昔的饮食文化重新被人们发现。
作菜是人的权利,尤其亲手作料理,能将自己的味觉和身体加以调合。喜欢日式料理的台湾人,能从本书生动有趣、写实记述的饮食演变史中,一路看到现在的日本饮食状况。
名人推荐 叶怡兰∕饮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
茂吕美耶∕日本文化名家
──推荐 「此书别开生面从影剧、小说和漫画角度入手,细细整理、归纳,
完整呈现日本自昭和前期至今的家庭饮食面貌,生动盎然。」──叶怡兰∕饮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
「和食表现了日本人敬重自然的精神,它作为传统的社会习俗而代代相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平生爱读史,特别是有关食物的历史。然众多食史中,也许因相关记载不多,家庭料理史所佔比例无疑相对寡少。此书别开生面从影剧、小说和漫画角度入手,细细整理、归纳,完整呈现日本自昭和前期至今的家庭饮食面貌,生动盎然。
尤为珍贵是,除了娓娓记录下菜色本身的流转递嬗外,也同时鲜明反映了当代亚洲于家庭形式、女性角色以及食潮上的变迁。特别日本、台湾两地于近百年历史文化上的关连紧密,在演进历程上竟然惊人地肖似,读来更觉深有共鸣。──叶怡兰∕饮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