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韵抹茶菓子特选:大人风的洋菓子と和菓子~全品图解[畅销珍藏版](二版)

浓韵抹茶菓子特选:大人风的洋菓子と和菓子~全品图解[畅销珍藏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抹茶
  • 和菓子
  • 洋菓子
  • 甜点
  • 日式甜点
  • 烘焙
  • 食谱
  • 甜食
  • 抹茶菓子
  • 日本料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私は抹茶甘味が大好き!

  抹茶,是日本的传统精神,是台湾的潮流创意。
  韵味独特、茶香深邃、口感柔顺。
  抹茶入食,是主味、也能引味,
  每一口都能感受温暖幸福的和风京魅力!

  ✽啜饮一口,微苦芳醇留香舌尖
  让苦涩甘醇的抹茶成为饮品主角,混拌牛奶制作成滑顺芬芳的抹茶拿铁,搭配健康纤维制作成抹茶芦荟冻饮,或加入甜甜的雪碧变身气泡十足的抹茶汽水,每一口都是奢侈上瘾的风行滋味。

  ✽萃取绿意,轻甜馨香缠绕口颊
  洋风的马卡龙、提拉米苏…,和风的栗子羊羹、长崎蛋糕…,中华风的凤梨酥、牛轧饼…,微苦香甜,每一口都是或浓或淡的京都风味。辅以风行饮品,是午茶时光的完美组合,是味蕾味觉的细致享受。

  ✽轻轻品尝,消暑解馋隐透茶香
  在雪白的刨冰上,浇淋入浓绿特制的抹茶糖浆;将原味的牛奶冰淇淋,调色成大人感的抹茶风味;在味道单纯的白吐司上,涂上各式各样的抹茶面包抹酱。晨昏与四季,都能幸福品尝的翠绿优雅之味。

本书特色

  ★第1单元「饮冰室」
  收录了市面上最热门风行的饮品及冰品,例如抹茶拿铁、抹茶冰淇淋,更教你如何制作出抹茶糖浆及抹茶冻,不仅可做为饮品的搭配食材,更是抹茶剉冰不可缺少的灵魂材料。

  ★第2单元「点心坊」
  将所有甜点项目注入抹茶味,即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大人风的洋菓子与和菓子,并皆以详细图解步骤图呈现所有过程;而在作法中也随时贴心提醒你相关的制作小细节,让你能一手掌握住诀窍,制作甜点不失败。
 
茶与糕点的交织:探寻东瀛甜点艺术的至臻风味 这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日本甜点(和菓子)与西式糕点(洋菓子)的精妙融合与独特魅力。它并非聚焦于某一本特定的抹茶点心选集,而是为所有热爱烘焙、痴迷于精致甜点制作与品鉴的爱好者,构建起一座通往东瀛甜点世界的桥梁。 本书的核心在于解析日本甜点美学背后的哲学,以及如何将这种对季节、自然和精致细节的极致追求,融入到日常的烘焙实践中。全书以一种沉浸式的、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展开,旨在让读者不仅学会制作,更能理解制作背后的文化意涵。 第一部:和菓子的千年沉香——探寻传统与时令之美 和菓子,不仅仅是甜品,它们是凝固的诗歌,是季节的速写。本部分将详尽介绍和菓子的基础知识体系,帮助读者建立对日式甜点构架的深刻认识。 1. 和菓子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哲学 豆类与糖的艺术: 深入剖析“生馅”(如红豆沙、白豆沙)的制作工艺。讲解如何通过不同程度的研磨、煮制和脱水,达到细腻如丝绒般的口感,以及对“藏馅”(包裹馅料)技巧的掌握。 米粉的世界: 探讨使用上新粉(Mochiko)、白玉粉等不同米粉制作麻糬(Mochi)和求肥(Gyūhi)的质地差异。重点解析“水团”(Mizudama)工艺,这是制作如大福般软糯外皮的关键。 季节的色彩与造型: 和菓子极度讲究“旬”(Shun),即当季的最佳风味。书中会通过图例展示如何利用天然食材——如樱花叶、抹茶粉、柚子皮、栗子——来模仿自然界的景象,如雪、露珠、花开。我们会详细解析“主菓子”(正式茶会用点心)与“干菓子”(日常品尝用点心)在造型上的区别与象征意义。 2. 经典和菓子的解构与重塑 本书将挑选数种最具代表性的和菓子进行深度解析,着重于技法而非仅是成品展示: 羊羹的深度探究: 不仅仅是简单的凝固,而是讲解如何通过控制温度和火候,使羊羹形成均匀晶体结构,达到“切面光洁如镜”的境界。对比介绍传统红豆羊羹与现代流行的黑糖或栗子羊羹的配方调整。 练り切り(捏切): 这被誉为和菓子的“雕塑艺术”。详细阐述如何调和白豆沙与求肥,使其具有恰到好处的可塑性。通过分步图解,指导读者完成如菊花、竹叶、水仙等复杂造型的制作,强调纹理的刻画与色彩的晕染技巧。 薯蕷馒头与蒸制美学: 探讨如何利用山药(Yamaimo)来提升馒头皮的湿润度和弹性,以及蒸制过程中对蒸汽环境的精确控制,以避免馒头表面出现气泡或裂痕。 第二部:洋菓子的细腻革新——融合与创新的西点技法 在引入西方甜点概念后,日本烘焙师并未盲目模仿,而是将其“日式化”,追求更轻盈、低糖、注重食材本味的精致感。本部分侧重于如何在日式美学指导下,改良和制作经典的洋菓子。 1. 基础面团与酥皮的精准掌握 欧培拉与千层派的日式轻盈化: 分析为何日式奶油霜(如香缇奶油)比传统法式奶油霜更受青睐。通过调整动物性鲜奶油的乳脂含量和打发程度,实现更细腻、入口即化的口感,避免厚重感。 挞皮的“薄脆”哲学: 讲解如何通过使用低温黄油和减少揉捏时间,制作出酥松、入口即化的挞皮(Pâte Sablée),以衬托内馅的细腻,而非喧宾夺主。 2. 海绵蛋糕的终极追求——蓬松与湿润的平衡 日式分蛋法(Genoise): 详细讲解蛋黄和蛋白的打发时机与温度控制。重点在于“打发至缎带状”的精准判断,这是制作清爽型生日蛋糕胚(如草莓鲜奶油蛋糕)的基础。 戚风(Chiffon)的防缩技巧: 针对许多家庭烘焙者遇到的塌陷问题,本书将提供从面糊混合到出炉冷却全流程的防塌陷指南,特别是油水乳化与蛋白霜的稳定处理。 3. 奶油与巧克力的细腻运用 卡仕达酱(Crème Pâtissière)的改良: 探讨如何利用少量玉米淀粉或葛粉来代替部分面粉,使卡仕达酱口感更顺滑,减少粉感。 法式慕斯与日式果冻的交融: 如何利用清酒、烧酒或和风香料(如焙茶、黑芝麻)来为法式慕斯增添层次,以及使用琼脂(Kanten)制作口感清爽、透明度极高的日式果冻。 第三部:风味整合与展示艺术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如何将和洋之长融合,并进行完美的呈现。 1. 复合风味与季节性组合 探讨如何将传统元素(如味噌、黑芝麻、柚子、紫苏)巧妙地融入西式点心中,创造出独特的味觉体验。例如,用味噌调和焦糖的咸甜平衡,或用紫苏的清香来提升柠檬挞的清新度。 2. 盛装与茶席礼仪 器皿的选择: 根据点心的颜色、质地和季节性,选择合适的瓷器、漆器或玻璃器皿。 品鉴的顺序: 讲解在享用茶点时,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味觉的完整体验流程,体现对制作者心血的尊重。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深入探究甜点工艺、文化背景与美学呈现的实用工具书,它不仅仅传授食谱,更传递一种对食材的敬畏和对细节的执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湘庭


  【学经历】
  ◎景文科技大学餐饮系
  ◎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结业
  ◎美国惠尔通蛋糕装饰学校认证
  ◎法鼓山社会大学点心烘焙讲师
  ◎育达高中蛋糕装饰班讲师
  ◎双溪高中烘焙社团讲师
  ◎安坑国小乐龄学习中心专任烘焙教师

  【证照】
  ◎美国惠尔通蛋糕装饰学校认证
  ◎烘焙食品乙级技术证照
  ◎西点蛋糕丙级技术证照
  ◎面包丙级技术证照

  【着作】
  《立体造型分享面包》、《花漾冰心蛋糕卷》、《完全图解丙级烘焙考照》(邦联文化出版);并于烘焙料理杂志单元中不定期发表文章。
 

图书目录

004抹茶文化
*上天赐予的美妙产物──茶
*日本的茶道文化
*抹茶和茶道的关系
*喝茶的庶民化
*日本人生活中的抹茶地位

006手作抹茶
*抹茶粉怎么来的呢?
*浓茶和薄茶的制作方法

008寻味‧抹茶
010人气好评抹茶风味
012点心的基本材料、工具和使用重点

抹茶1 饮冰室
017 热抹茶拿铁+冰香草抹茶拿铁
018 黑糖抹茶冰拿铁
019 原味鲜奶油抹茶拿铁
020抹茶芦荟冻饮
021抹茶苏打
022水果抹茶冰沙
023 抹茶冻
024抹茶炼乳奶霜冻圣代
026金时抹茶冰淇淋
028抹茶水果圣代
029抹茶奶冻雪糕冰棒
030抹茶豆腐奶酪冰
033抹茶椰子雪花糕
034特别企划
★抹茶面包抹酱
★抹茶牛奶酱
★抹茶奶油酱
★抹茶蜂蜜乳酪酱
★抹茶奶油布丁酱

抹茶2 点心坊
037宇治金时布丁
038双色椰奶布丁
040焦糖抹茶布丁
043抹茶生巧克力
044抹茶巧克力塔
047抹茶铜锣烧
048抹茶芒果大福
051抹茶牛轧糖
054抹茶栗子羊羹
057双色冷冻饼干
060抹茶小西饼
061抹茶杏仁薄片
062和风抹茶煎饼
065抹茶叶子奶酥饼干
066圣诞造型饼干
069抹茶牛奶棒
070抹茶泡芙
074抹茶核桃饼干
077抹茶雪球
078抹茶马卡龙
081抹茶蛋白霜饼
084抹茶长崎蛋糕
088抹茶莱明顿蛋糕
092抹茶费南雪
093抹茶迷你年轮蛋糕
094抹茶玛德莲
097千层酥皮派
100抹茶千层可丽饼
102抹茶松饼
103抹茶舒芙蕾
106抹茶冷藏乳酪蛋糕
109抹茶盆栽蛋糕
112抹茶轻乳酪蛋糕
116抹茶重乳酪塔皮蛋糕
120水晶抹茶冻蛋糕
124抹茶大理石蛋糕
127抹茶白巧克力法式蛋糕
130抹茶酥菠萝蛋糕
133红豆抹茶司康
136抹茶斜纹瑞士卷
140抹绿天使蛋糕
144抹茶提拉米苏
146抹茶布朗尼蛋糕
148抹茶甜甜圈
150抹茶酥
154抹茶凤梨酥
157抹茶半熟凹蛋糕
158抹茶一口酥
162抹茶牛粒
165抹茶雪Q饼
168抹茶牛轧饼
169抹茶红豆凉糕
170抹茶蜂蜜杯子蛋糕
172红豆抹茶酥饼
174日式抹茶红豆馒头
177抹茶奶油酥条
178杏仁坚果塔
180抹茶达克瓦兹
183抹茶牛奶糖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抹茶爱好者的福音!光是看封面那深邃的绿色,就忍不住让人心动。我一直对“大人风”的菓子有种莫名的情结,觉得它们不只是甜点,更是一种品味和生活态度的体现。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沉淀的、不张扬的优雅,仿佛每一口都带着淡淡的、回味无穷的茶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将抹茶的微苦与西点本身的香甜巧妙融合的创意,比如抹茶口味的玛德琳,或者是有着复杂层次的抹茶慕斯。当然,和菓子部分我也非常期待,抹茶大福、抹茶羊羹这些经典自不必说,更希望看到一些融合了现代美学,但又保留了传统精髓的精致和菓子。全品图解这一点也太棒了,我担心自己动手能力不强,有了详细的图片指导,即使是新手也能大胆尝试,让这个夏天,因为这些充满韵味的抹茶菓子而变得更加清凉和美妙。这本书的存在,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日式甜点精致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在家中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感受那份独特的“浓韵”。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资深的抹茶控,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代表“浓郁”和“韵味”的抹茶菓子指南。市面上有很多甜点书,但真正能做到“大人风”的,又注重细节的,却少之又少。我非常欣赏“大人风”这个词,它意味着成熟、内敛,是那种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奥妙的滋味,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甜。这本书的“特选”二字,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知道我将看到的是经过精心挑选,代表着最高水准的抹茶菓子。无论是洋菓子还是和菓子,我都希望能看到一些打破常规的创意,比如将抹茶的微苦与咖啡的醇厚相结合,或是用抹茶的清新来平衡芝士蛋糕的浓郁。而“全品图解”更是我选择一本食谱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详细的步骤图能够大大降低制作难度,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尝试那些看起来复杂的甜点。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感受那份独属于抹茶的“浓韵”了。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吸引了,特别是“浓韵抹茶菓子特选”这几个字,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抹茶重度依赖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觉得,抹茶的魅力在于它的“浓”和“韵”,一种深邃的、层次丰富的味道,而不是那种浅尝即止的清新。这本书的“大人风”定位,让我看到了它区别于市面上许多过于甜腻的甜点书,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成熟、考究的味觉体验,是对食材本身的尊重和发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抹茶在洋菓子和和菓子中如何被巧妙运用,比如,在西式甜点中,是如何通过烘焙技巧来保留抹茶的清香和微苦,又如何与巧克力、奶油等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而在日式和菓子中,又会有哪些经典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带来令人惊喜的口感和造型。“全品图解”这一点更是让我心动不已,作为一名热爱烘焙但有时会缺乏灵感的读者,清晰的图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每一个制作步骤,更有信心去完成那些看似复杂的美味。这本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甜点大师,将她对抹茶的理解和热爱,浓缩成了一本充满艺术感的指南,等待着我去探索和学习。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是被这本书的“畅销珍藏版”和“二版”吸引的。这通常意味着它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内容一定是扎实的,并且可能经过了内容的优化和升级。我平时不太追求那些网红甜点,更喜欢那些有故事、有传承的经典。这本书的“大人风”三个字,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理解这是一种更为成熟、不那么甜腻,注重食材本身风味的表达。想象一下,在午后阳光下,一杯清茶搭配一块精心制作的抹茶和菓子,或是用浓郁的抹茶酱淋在酥脆的洋菓子上,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一番景象。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提供食谱,更能包含一些关于抹茶的品鉴知识,比如不同品种抹茶的风味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烘焙或制作手法来突出抹茶的特点。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于“洋菓子”和“和菓子”如何巧妙结合的探索非常感兴趣,这其中蕴含的创新和跨界融合,无疑会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次关于抹茶文化和精致烘焙的深度探索之旅。

评分

我对抹茶的喜爱,源于它那种独特的、略带苦涩的回甘,这种味道总能让我感到宁静和放松。这本书的标题“浓韵抹茶菓子特选”简直太有吸引力了,它精准地捕捉到了我想要的那种抹茶风味——浓郁、深沉,而非流于表面的甜腻。我一直觉得,真正好的抹茶甜点,应该能让人在品尝的第一口就能感受到抹茶本身的纯粹和力量,而不是被糖分所掩盖。书中“大人风”的定位,也正是我所期待的,它暗示着一种不落俗套的、更具深度的味觉体验,适合那些对食物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食客。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包含哪些与众不同的洋菓子和和菓子,是那些将抹茶与巧克力、芝士、奶油等元素进行创意碰撞的西式糕点,还是那些在传统和菓子基础上,用更细腻的工艺和更考究的食材来升华抹茶风味的日式点心?“全品图解”的承诺,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可操作性很强,即使我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烘焙师,也能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做出令人惊艳的抹茶菓子,为自己和家人朋友带来一份特别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