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瓮瓮的酱缸,将四季的滋味封存其中,
传承老祖母的智慧,延续古老的腌渍工夫,
时间是腌菜的催化剂,在岁月的更迭下越陈越香……
客家人在蔬菜丰收的季节,为长期保存和携带的常用方法是腌渍和晒干,吃稀饭时拿几样简单的酱菜佐餐,如菜脯、咸菜等,在传统的客家人心中这可是最下饭的菜,客家美食中也少不了腌渍品来提味。传统腌渍品是以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经日晒后,加入食盐、豆麴、酱油等调味料,再经腌渍、发酵、熟成等过程后,呈现一种特殊风味的食品。因此,日光、食盐和微生物成为腌渍品的法宝。在蔬菜盛产的季节,不妨学老祖母亲手制作的腌渍菜,品尝那酱缸中难以忘怀的滋味。
★秋冬及春夏腌渍计画 每个季节有不同的腌渍物,「着时」的蔬果因为产量丰富,不仅价格便宜且滋味丰润,在自家腌渍一小罐,就可以使用一整年。
★十二缸经典腌渍菜 无论是蔬菜或水果都可以做成腌渍品,像是高丽菜、白萝卜、芥菜等蔬菜;水果则有凤梨、金桔等。十二缸经典的腌渍品,就能变化出六十二道地道美味的客家菜。
★手作腌渍菜,天然健康无添加 腌渍菜在发酵的过程,会产生乳酸菌,有益于维持肠道的平衡。食用腌渍菜会担心的高盐高钠,也因为是自己手作可以控制量,或是在使用前泡水去除过多的盐分。想吃多少腌多少,更没有市售添加防腐剂的疑虑!
名人推荐 「豆油伯」负责人/李明芳(Lulu)
「宜兰渡小月」负责人/陈兆麟
中华美食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陈美云
中华美食交流协会理事长/郭宏彻
国家金牌御厨/张和锦(水蛙师)
美食料理节目主持人/焦志方
台湾国际年轻厨师协会理事长/黄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