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健康鸿食代,反朴归真 Home Style 出道至今数十寒暑,《阿鸿上菜》仍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走在路上,经常会有人问我:「阿鸿你今天要上什么菜?」或是「阿鸿为什么你那么会煮菜?」其实我会煮菜,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连——我阿公家是卖米的,我外婆家是卖盐的,柴米油盐民生大事,我们家族就占了一半。客人来买东西,聊的是美食的作法;往来应酬聚会,大多是在家中办席设宴。耳濡目染之下,我便学会了如何用物美价廉的材料,创作出一道道抚慰人心的料理。
我想人生于世,最快速获得满足的方式就是吃,正所谓饮食男女,由食道通往肠道,几乎是追求幸福的最短道路了。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黏着母亲,看着她在厨房里洗洗切切,趁着菜还没端上桌前,偷偷揩油一块,就是我童年生活中的小确幸了。而现代人生活普遍忙碌,什么事情都外包,就连煮食这件事,也经常是由餐馆或便利商店的微波炉代劳了。我们被大众主流商业通路餵养,习惯于吃速食、吃洋食,习惯于重口味的添加物,习惯于补充各种合成营养剂。偶尔吃到纯天然、无添加的食物,味蕾反倒不习惯,反而觉得不好吃了。
满足口腹之欲,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追求美味之余,还必须兼顾健康,才能做到以食养人、以食养生、以食以寿的良好效果。日本是着名的养生大国,自古就有所谓的「旬味料理」,指的是以节令中盛产的农、渔获入菜,合于季节的味道,蕴藏着丰富的季节能量。从旬味料理当中,你能吃到第一口的新鲜、第一口的生命原力,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接地气」,只要是在地的新鲜滋味,就是最棒的季节旬味。
而这本《陈鸿上菜节气养生食谱》,就是延续日本旬味料理的精神,并融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养生理论,强调反璞归真,用粗粮来帮助达到体内环保的功效,让大家能吃美味、享健康、少负担,愈吃愈顺口,愈简单愈有味。在食谱菜色方面,尽量设计得轻松易懂、容易操作,目的是希望让每个人都能动手试看看。在不同的季节,用随手可得的食材,烹调出别具幸福感的料理——这就是我从早年《阿鸿上菜》到近年《陈鸿养生厨房》一直强调的Home style:鸿食代的家庭味。
本书的完成,有赖于阵容坚强的「陈鸿养生厨房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其中特别要感谢来自上海长宁医院、荣获「十佳好医师」榜首的周俊祥医师,提供给读者最专业的医学观念以及保健养生常识。还有任职于假日饭店、厨艺和创造力皆为业界模范的小黑主厨,他精心为我们演绎出书中精采的72款创意菜式。另外,也要感谢远流出版社的莉苓副总编辑、雅慧主编,以及摄影大师宗亿,你们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和最佳推手,感恩,有你们真好!
专文推荐
反璞归真的粗粮煮意 跟陈鸿结缘,肇始于2005年。当时格林文化代表新闻局,邀请陈鸿到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担任台湾馆代言人,推广台湾美食创意。看到他从推广美食、介绍在地老店、小吃,一路发展到提出鸿食代(home style),把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日常生活上。今年,他推出了「粗粮主义」的养生新观念,更让我感佩于他一直在成长、进化,从精雕细琢走入反璞归真!
什么叫做「粗粮」?指的是利用当季的食材,以最自然的方式烹调料理。其实现在的台湾,只要肯花钱,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各种食材,于是大家渐渐忘了节气,以及真正属于当季盛产的食材是什么。陈鸿提出的「粗粮主义」,唤起我们重新正视一月葱、二月韭……这些老祖宗口中的当季养生食材。
八年前我罹患癌症,姊姊从德国回台湾照顾我。当时正值冬季,她最常使用马铃薯炖煮玉米、洋葱,只放一点盐巴,什么调味料也不放。姐姐说,台湾真好,市场有各式各样的蔬果,但是德国冰天雪地,什么也买不到,冬天只能吃冬天才生长的蔬果,面包也要吃五谷杂粮做的硬面包。她说,这是欧洲人最喜欢的自然养生法,不加工、不放调味料,才吃得到食物的真滋味。于是我吃了整整一个月的马铃薯蔬菜汤,居然没有反胃呕吐,身体也渐渐痊癒了。现在回想,那时我老姊奉行的不就是「粗粮主义」吗?――虽然她做的菜千篇一律,吃久了颇无聊,跟陈鸿千变万化的料理比起来,实在差太多了!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除了美食达人陈鸿,还有上海长宁新泾医院的周祥俊医生。这两位好友相互提携,一位示范料理、一位分析解说,使我们吃得开心、吃得健康。感谢他们提供七十二道创意菜,与大家分享。
看书中的料理,好像很简单,嗯!不废话,赶快按图索骥,自己做做看吧!
格林文化副总经理 张玲玲
专文推荐
粗粮=美味=养生=健康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小黑师傅!你这礼拜要参加陈鸿的电台节目喔!」正在打菜单打到一半的我,突然愣了一会……没想到我会有这个机会,能上自己偶像的节目,那雀跃的心情,就好像是中了乐透一般,整个人飘飘然的。在节目上,我兴奋地介绍自己在餐饮业一路走来的甘苦谈,而鸿哥这位大前辈也毫不吝啬,非常亲切地与我分享他的经验。我们愈聊愈投缘,就这样,结下了日后这本书的合作契机。
美味与健康,始终是餐饮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实务上却存在着矛盾,两者似乎难以兼顾。健康的东西不好吃,好吃的东西不健康——究竟要如何破除这种迷思,把料理做得既美味又健康呢?这些年摸索下来,我发现:保留愈多食材原貌的,就能保留愈多的营养。虽然口感或许略逊一筹,但只要透过一些技巧及手法,还是可以将美味又健康的料理给端上桌。
举例来说,在传统的狮子头里,加入「糙米」这种粗粮,一方面可以让狮子头吃起来更绵密、更富有弹性与口感;一方面是狮子头在烧卤过后,糙米会吸附其中的汤汁与肉汁,入口就更加美味多汁。如此一来,便达到本书目的:粗粮=美味=养生=健康,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为了制作这本书,我们整个团队绞尽脑汁,设法开创出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鸿哥更将自己多年来对美食的独到品味与构想融入其间,使这本书不单单只是一般的食谱,更多了节令旬味的概念,方便读者运用随手可得的当令食材搭配粗粮,轻松吃出活力、健康与美味。
「与你相遇,好幸运……」这次有幸参与其间,和我的偶像鸿哥以及整个养生厨房团队,一同创作出这本「好看」又「好吃」的书,真的是我毕生永难忘怀的「小幸运」!
台北深坑假日饭店行政主厨 郭家宇